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去到南洋,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
2016-12-12更新 | 9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3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图1 通海垦牧公司          图2 通泰盐垦公司债票               图3 大生纱厂股票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图1)。公司从1911年始有盈利,1911至1925年的15年中获利尤为丰厚,纯利达84万余两,几为原始投资的3倍。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在苏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图2—3),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为什么该公司在“1911至1925年间,获利尤为丰厚”?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国家
时 间
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美国
1938
《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1949
《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1985
《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1996
《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2008
《食物、环境保育与能源法》:安全保障补贴,永久灾害援助,推广科研。
中国
1958
《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1983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1985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200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200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
2012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
2013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生态化、合作化、规模化、现代化。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5 .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成书于1894年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篇文章,部分篇目分别如下:《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

材料三(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己。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全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l)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17-04-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议事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材料三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五百人议事会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2)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哪三次变革?请选择其中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2016-11-18更新 | 4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模拟练习题(二)文综历史卷
7 .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
1912—1916159561180.74
1917—1921392697982.03
1922—1926430743900.91
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6-11-18更新 | 9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
8 . 材料一 中国城镇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从古代型向近代型转换,明代是一个关键性的变革过程。明代城镇的勃兴,始于15世纪中叶以后的成、弘年间,全盛于16世纪初至17世纪初的嘉、隆、万年间。……城镇数量最多、最密集,工商业最发达的是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地区集中于东南沿海以及江北运河沿岸。
——摘编自林金树《晚清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材料二 1790年(美国)拥有8 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 020万人居住在2 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摘编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 369个,城镇人口达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美国城市发展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思想氛围等方面分析材料三中所述现象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8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