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2 . 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 . 从1978到1985的矩矩7年时间内,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7%下降到15.1%。蔡昉等学者将其称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项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
C.乡镇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进D.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
2020-08-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从1978年的152.4万个,增加到1988年的1888万个,增长了12.4倍。这表明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工业结构渐趋于合理
2020-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与日本二阶堂进谈话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与第一次革命在对象、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这场革命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A.是第一次革命在任务上的延续B.意在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C.改变了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
2020-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64次组卷 | 82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国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大成就: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发育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三大成就说明中国农村改革(     
A.市场取向的正确性B.突破单一的农业结构
C.突破统购统销制度D.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
2020-07-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六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政府的该项规定
A.成为复原底层历史全貌的直接依据B.客观上使包产到户的范围悄然扩大
C.推动了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说明在突破发展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9 . 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这推动了
A.所有制结构多元化B.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
C.全国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
10 .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元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发展,为此党采取的重大政策有(     
①开展土地改革运动②开展合作化运动③建立人民公社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021-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