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 道试题
1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
A.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D.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2 . 下列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社会变迁的经典瞬间,对图片影响概括准确的是( )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生产关系性质的转变D.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 .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5 .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1979年的凤阳花鼓唱词主要反映( )
A.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
D.人民公社体制完全废除
6 . 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7 .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8 .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9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