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对这种“消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C.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2021-08-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长沙市志·第十一卷》记载,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1949年为6.94亿公斤,1966年为10亿公斤,1978年为15亿公斤,1983年为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1978-1983年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
3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2020-10-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是中国封建租佃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宋会要》说:“乞令两淮州县,取民户见输之课,计其多寡,分画疆畎,而立契券,随亩增租,以其余给与佃人,庶革广占之患,从之。”宋代的佃户,租约满期,交租完毕,佃户可以另行租种别的地主的田地,有的还可以“或习学末作”甚至“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二、三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宋代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生产落后的地区,较多的实行着劳役地租,而在生产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间有折钱收租的。当然这仅是个别的现象,普遍通行的却是实物地租,实物地租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摘编自关履权《宋代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永佃制已经开始在民间得以普遍流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永佃制主要体现为民间习惯法规范的创设和实践,官方通过法律对此制的调整直至清雍正年间才逐渐展开。就对明代永佃制的考察结果来看,民间已存在大量证明永佃关系成立的租佃契约。其中,万历、天启年间刊刻的《万书萃宝》《学海群玉》《增补素翁指掌杂字全集》等书对反映永佃关系的契约格式有着相对详细的记载。具体而言,佃户在不拖欠地租的前提下,具有永久耕作和自由退佃的权利,田主无权随意撤佃;同时,佃户缴纳定额地租,“倘遇丰荒,租谷不得增减”;另外,有些田主或会收取押租。而对于元代已经萌生的“一田二主”之现象,明代逐渐盛行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土地转租之情形尤其居多,甚至还出现“一田多主”的现象。

——张亮、杨清望《民国时期永佃制的结构与功能新探》

材料三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统一经营并不削弱家庭承包的自主权,而将为家庭承包分散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有助于发展集体经济。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的租佃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的两幅图,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发生了哪两次重大的变革或调整?(要求写出时间和概念名称)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变革。……到 1983 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6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现象应出现在20世纪
A.60年代末期B.80年代初期
C.80年代中后期D.90年代初期
2020-04-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一书中记载,1978年12月,中央政策规定“不许包产到户”;1979年4月,重申“与分田单干没有多少区别,是一种倒退”;中央调查组实地了解情况,9月,政策规定“可以包产到户”;1980年,政策认为“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1982年,政策认定“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下列选项与上述中央决策直接相关的史实有
①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组   ④“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载: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工,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9 . 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时出现的
A.驿站
B.邸店
C.柜坊
D.票号
2.唐代开始铸开元通宝钱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3.史料记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工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移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发展十分突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向商品化发展
B.对外开放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C.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城市商业发展突飞猛进
D.海峡两岸的通商已经全面实现
2019-08-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四)历史试题
10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面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