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1950—1952年,新中国推行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实现了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与政策调整反映了
A.土地公有制的形式得到了农民支持
B.改革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C.集体所有制的变革与生产力相适应
D.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应适应时代要求
2 .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十几年间发展到“华夏第一市”。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地区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D.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福建部分经济指数对比表

年代福建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占比(%)
197866.3728.2242.59%
200675831496.3519.7%

——据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数据编

材料二   1985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放开农副产品市场,市场机制的“无形指挥棒”指挥着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林、教、渔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3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配置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临海蓝色产业带、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阅东南高优农业带等三个特色产业带。

——摘编自叶珙、黄茂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结构调整的演变及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福建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1978年开始,农民开始承包土地,为期15年,到1993年又开始为期30年的承包期。同时,1984年颁布的修订《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村集体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村土地由国家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这些举措
A.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说明土地承包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C.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D.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6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不仅得到解决,甚至先后出现了“卖粮难”“卖猪难”“卖棉难”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A.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B.粮食危机得到根本性解决
C.农民经营自主权急需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有待于健全
7 . 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0.7%。1985年比例下降到8%。当时我国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B.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设立了沿海经济特区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1-07-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2年1月1日,温州市首家股份合作企业苍南毛纺厂成立。苍南县钱库区李家车村在筹资创办李家车针织厂的基础上,扩大119股,每股出资600元,改名为苍南毛纺厂。其后其他地方也出现类似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发展B.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
C.乡镇企业成为农村改革新动向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终结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并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成先进的大规模的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831月,中共中央发出《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明确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此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到1983年底,实行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达到全国的农户的90%以上。

——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略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社相比,其中的“变”与“不变”,说明其积极意义。
2021-06-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有
①解放区土改政策②农业生产合作社③人民公社④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⑤《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A.②④B.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2021-06-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