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 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该诗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热衷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端倪
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2020-08-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
2020-04-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3 . 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
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