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下列表格为1950-198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从下表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95055196616911.2
1960662071307319.7
1970829921442417.4
1980987051914019.4
A.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B.工业化政策的执行
C.“五年计划”的实施D.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表(单位:元)。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
年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
1986年410.321068.691︰2.60
1988年491.691224.271︰2.49
1990年667.621897.291︰2.84
1992年750.352287.521︰3.05

A.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经济政策有待继续完善
2021-04-25更新 | 36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问题要求。

材料下表 是七个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8-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1982—1990年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综合分析可知,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是
A.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0-05-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表(单位:元)。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推知,当时
年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
1986年410.321068.691:2.60
1987年445.971174.681:2.64
1988年491.691224.271:2.49
1989年536.221465.761:2.73
1990年667.621897.291:2.84
1991年700.042044.261:2.92
1992年750.352287.521:3.05

A.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有待继续加以深化D.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6 . 下表为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对比表(单位:万人)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2020-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8.117.918.5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8 .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9 . 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

材料二: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斯诺(美)《西行漫记》
材料三:“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II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四:中国社会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也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据表格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思想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何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必胜的“有力因素”有哪些?请用革命史观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4)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要求:以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心,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0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