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16年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达到275517条,同比增长133%,互联网涉及深圳检索数量超过7亿条。这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C.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
D.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018-12-1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所起的作用D.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地位变化
2021-07-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2008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报告,评选出了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深圳排名第一,广州排名第二。以下关于广州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前林则徐曾在此地主持禁烟B.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D.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4 . 40年来,我国的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机遇,更是深深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请你指出当年开辟的经济特区中除深圳、珠海外的另外两个经济特区,并归纳经济特区中的“特”的含义。
(3)40年来,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2020-05-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1984年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C.企业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
D.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
2019-06-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陈秉安所著《大逃港》有这么一段话:“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香港当局严惩偷渡者
C.政府严防偷渡者逃港
D.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
2019-08-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一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去打工;截至2012年底,深圳拥有100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实行对内改革
B.深圳紧靠香港
C.深圳人民吃苦耐劳
D.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
2018-09-27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8 . 下图是2017年2月,深圳2016统计年鉴统计关于深圳1980~2015年GDP绝对值的变化情况。出现此变化的主要政策原因是
A.南方谈话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8年12月报告,评选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其中深圳市排名第一,北京市排名第五。北京的发展主要是借奥运会的东风,而深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它的地理优势B.人才和产业优势C.历史文化悠久D.对外开放的政策
2018-05-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 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984年《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省份的广东,有哪两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4)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016-11-18更新 | 7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