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深圳特区创办。经测算,仅罗湖区第一期开发最少也要投资近20亿元,这对于当时的特区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当时主管基建的副市长回忆说:"国家对深圳的投资,当时只有百分之二,现在算来只有百分之一点几。……香港人启发了我们,香港财政收益三成以上都来自土地拍卖。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租地的方法,用土地换资金。”1980年深圳房管局与香港妙丽集团谈判,深圳出地,妙丽集团出资,利润分成。1981年东湖丽苑小区竣工入住,该小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且有物业公司的小区。邓小平同志来深圳视察的时候,登上了罗湖区国际商业大厦的楼顶,对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表示了认可。

1987年,深圳市开启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先例。由此,深圳创立的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市场化、住宅商品化、贷款按揭买房等模式逐渐推广到全国,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住房分配模式。住房找市长,变成了住房找市场。房地产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行业。

——材料整理自央视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率先实施住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深圳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03-3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材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但是,“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向“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加速战略”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结合中苏80年代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

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1-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

20世纪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变革的年代。

材料三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2018-05-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材料三我们将夺回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夺回我们的边界。我们将夺回我们的财富。我们将夺田我们的梦想。在我们辽阔的土地上,我们将建设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管道、铁路。我们将让我们的人民不再依赖福利,而是重返岗位。用美国的工人的双手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将遵循两个简单的原则: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携手并进,我们将让美国再次强大。我们将让美国再次富裕。我们将让美国再次骄傲。我们将让美国再次安宁。走的,同舟共济,我们将实现美利坚的伟大复兴!

——摘自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3)请结合当今世界经全球化发展趋势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2017-06-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以下要求。

指出图1与图2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并利用配图文字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逻辑关系的认识。(要求,逻辑关系明确,认识合理。)

例:转折关系:晚清华工出国是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以被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潮流;1979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是以主动的姿态投身全球化浪潮。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有主动开放,但因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开放效果并不好,因此可以把改革开放作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真正转折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