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③大批国企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④提出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到北京就说,总统派我来是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长远的战略关系。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苏联崛起为全球大国,这个特征使我们团结起来。

邓小平认为中国要搞改革开放,就必须借助美国实现现代化。……美国人认为,中国搞现代化对其有利……从长远来看中国是一个潜在的、有利可图的市场。……这样,双方终于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据马京波《重谈邓小平》、资中筠等《改革开放中的美国因素》整理

材料二   

1978年可口可乐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售第一批瓶装可乐,并提供制罐和罐装设备
1982年中美合资北京建国饭店开业,两年后向全国推广经营管理方法
1985年中美合资高科技企业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
1987年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开业
…………

——据资中筠等《改革开放中的美国因素》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美建交的文件,并分析中美建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吸收“美国因素”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020-01-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夏锋认为,目前应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也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最有力的信号,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人教版教材《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材料三   海南有条件成为泛南海合作的先导区,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促进泛南海自由贸易网络的形成。海南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与东南亚各国合作紧密。所以,从泛南海、东南亚合作等战略角度考虑,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有独特优势、独特作用的。海南如果建立自由贸易港,它对于维护南海的权益,以开放带动开发合作,促进泛南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中国证券网》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意义何在?
4 .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2019-05-07更新 | 69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1-30更新 | 182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仿真样卷)
6 . 阅读下图(单位,亿美元),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中国
A.多层次、有重点的开放市场
B.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
2018-12-0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2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018-11-07更新 | 196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5年世界经济增长了3.5%,但是大多数增长都是在欧洲之外实现的:美国和欧洲的增长率在2.6%和3.0%之间,……,而中国为10.2%,韩国为9.7%,越南为9%。”下列有助于中国在90年代高速发展的因素有
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请回答:(1)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后来这个“圈”又是怎样扩大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图示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的城市和地区)

2018-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实施政策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怎样的心态?

材料四《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五: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3)材料四中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4)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五中“不是收,而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那又是怎样扩大的?

2018-01-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