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200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达50%左右。10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A.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D.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
2022-04-27更新 | 17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省更加重视边境贸易的发展。其中,黑龙江省优势产业为日用生活品及服装,发展该领域产业能够保留本省的有利产业;而俄国主要以原料和工业产品为主,与俄国进行边境贸易能推动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的发展。由此可知,黑龙江省发展边境贸易
A.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俄国进行互补
B.推动了经济交流,实现贸易全面国际化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竞争实力
D.实现了地区转型,推动对外开放的深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之后,海关工作停顿,外商拒绝关税。1854年,上海成立的英法美“关税管理委员会”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税的征收。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18614月英国人赫德正式担任总税务司。这样.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了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华精海关监督则完全被外籍税务司架空。辛亥革命前,海关税款的保管和支付,由中国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按清延户部的指示办理。但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的清政府竟不惜进一步出卖海关权。1912年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汇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的被攫取,标志着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丧失。

——摘编自寇钰晶《中国三个时期的关税政策与对外贸易》

材料二   1987年以来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我国海关还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海关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中国海关提出的“登机桥”“普洱茶”“三氧蔗糖”“油压或气压传动间”“新能源汽车”“微生物油脂”“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等(协调制度)修订建议被采纳。近年来,我国不仅实现多次降低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还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建设,把签署自贸协定上升为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18个,中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惠及42个国家。

——摘编自蔡岩红(70年从弱到强关税变迁见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以来中国海关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4 . 1981年的中国没有一部法典能避免那种绝大部分投入的资金由国家分配而不是由市场自由获得的经济体制的不确定性。可是,香港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却是最多的,而且其投资主要投向是广东省。这反映了中国当时
A.对外开放的进步性B.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C.血缘文化认同的稳定性D.“引进来”政策的优越性
2021-03-09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利用外资是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大规模利用外资开始于1979年。随着有关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投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外商投资不断发展、扩大。从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外商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由基本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逐渐向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扩展,投资领域由最初仅限于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覆盖了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品零售、饮食娱乐、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部门,投资的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在直接引进外资的同时,吸收间接投资方式也呈多样化。中国与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健康发展,被世界投资者、金融界评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武斌《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的变化情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利用外资的特点与意义。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7 . 如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改革开放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 . 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据图示“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019-04-24更新 | 657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2019-04-01更新 | 2058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