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3.01.74.39.47.1
1930—1937年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2 . 图1、图2分别是2000年与2017年世界传统贸易网络结构图,图中德、中、日、美居贸易供应链的中心位置,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了
A.德国成为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D.对外开放提高了中国国际竞争力
2021-04-11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对外贸易理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译本《国富论》),提出了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因为一国的这种优势总是体现在成本优势,也就是说该国生产某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所以该理论又称“绝对成本理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举例说,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分工时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480000根针,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千倍。只有当每个人都专门从事具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并进行交换,才会对每个人有利。不仅一国内部不同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国际上的地域分工也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对每个贸易国家都有利,如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增加社会价值等。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形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用。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理论,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国际分工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不同作用。国家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进步趋势。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内部分工的发展程度。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问题。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开始,斯大林由此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了。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想利用一切可能与西方发展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教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条件下,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的开放。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双重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新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1-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5 .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
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趋势
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2020-10-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渐趋加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D.“一带一路”仅限于经济交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中韩两国经中国香港地区开始了间接贸易,开启了中韩两国的经济往来,下面为1978~1991年中国对韩国贸易示意图。


——齐欣《中韩经济一体化趋势分析》

材料二   下面为2002~2012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额及贸易总额变动趋势图。


——维《中韩贸易条件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至1991年中国对韩国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双边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02年以来中国对韩国贸易稳定增长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成立,由此,它通称“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这次广交会成交8686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广交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广交会希望达到同外商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时,也重视政治内容特别是外交、对外贸易政策的宣传。对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未宾,努力扩大中国与他们和平反帝、发展一面的共识;对西方国家外宾,则挖掘他们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对此,有学者称这是万隆会议的继续。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树立了重合同、守信誉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欧阳湘《从广交会的创办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战略调整》

材料二   下表为1970-1981年广交会春季与秋季展销数据

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
成交额
(百万美元)
春季403505793138110971247133315471883243218982063
秋季5096951079296823642667292132304332514044084798

——摘编自罗秋菊等《会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加年代中期“广交会”折射的中国对外经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广交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03-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关于1985年中美贸易剧增的背景叙述准确的是

①“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②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2020-04-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工业生产在全世界发展的上升情况(1913年=100)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

1910

1913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世界

19

26

43

60

80

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和美德两国相比,晚清的工业化发展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以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1980年以后,在各主要国家中,我国工业的增长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如以1980年为100的工业指数相比较,1981年,我国为104,美国为102,日本为101,联邦德国为98,英国为96,法国为98,苏联为104,印度为109,到1986年,我国的工是增长指数已达181,美国为115,日本122,联邦德国106.6,英国110,法国(1985)为98,苏联为126,印度(1985年)为136.7。

——编自李建立《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推进工业化的战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国家工业生产在全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层面简析晚清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与美德等国相比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0-01-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