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2023-04-15更新 | 514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11-27更新 | 3110次组卷 | 24卷引用:【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六)历史试题
3 . 1981年的中国没有一部法典能避免那种绝大部分投入的资金由国家分配而不是由市场自由获得的经济体制的不确定性。可是,香港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却是最多的,而且其投资主要投向是广东省。这反映了中国当时
A.对外开放的进步性B.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C.血缘文化认同的稳定性D.“引进来”政策的优越性
2021-03-09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5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16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出口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对外贸易自主权的成长》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开放地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国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1928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8年50%以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实现贸易自主权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相对于英国收回贸易自主权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对外贸易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6 .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举措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B.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
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019-01-02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7 .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
2011年1160600560
2012年1117772345
2013年1176902274
2014年11961029167
2015年1263118083
2016年11月截止11381617—479
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2017-11-03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9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