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4月,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认为给广东某些特殊政策是个好主意,对外开放要找一个突破口,办好试验场。

——摘编自邵维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行动充分表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在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升级、更好地提升国内产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政策宣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在广东要办好的“试验场”及其“特殊政策”的特殊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开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2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