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86年,国务院批复:“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该批复
A.拉开了上海对外开放的序幕
B.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06-01更新 | 790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前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八七会议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列为党的总方针,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为获得农民的支持,广泛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形成了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19479月,中共中央制定《全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地改革。到194910月,全国一亿多农民分得土地。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业人口完成了土改。1952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新政权获得农民信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土改后建立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央决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变农民个体土地所有为集体所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序号史实
1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2010年,中国工业中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项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项史实对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请按照答题示例格式答题,抄写答题示例内容不得分。)
【答题示例】
所选序号:1、3。
主题: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补充史实: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简要阐释: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2021-02-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摘录如下:

1979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提出在广东沿海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基地,利用靠近港澳地区的优势,实行一些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快经济发展。

1980826日,审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批准并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44月,中央决定开放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特区的部分政策。

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又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

1992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标志着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的问世。1994年颁布《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19956月,颁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11211日,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

2004年,我国修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拓展了中西部地区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2005年和2006年,我国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隆国强主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三个阶段的阶段特征以及该阶段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2021-02-0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到2001年,中国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首次超过50%。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材料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地域迅速扩大
C.外资在市场占主导地位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020-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之后,上海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成为近代航运业的枢纽,出现了近代的房地产业,成为内外贸易的中心。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服务于航运、贸易的近代金融业。……而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各种近代企业……上海当之无愧地成为把整个长江领域经济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心城市。

﹣﹣吴景平《历史发展篇: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从1992年至1997年,全国GDP值年均增长率为11.2%,上海为14%.……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开始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

﹣﹣熊月之《上海在中国与世界的地位》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近代通商口岸和现代沿海开放城市不是“本同末异”,而是“末同本异”。而有的学者认为:单从经济发展本身来说,两者是“大同小异”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上海地位提高的历史背景。
(2)结合史实指出,材料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中提到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的行业特点来看,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评析。
2020-07-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20亿美元,是2000年的78倍。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中国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对六大洲投资的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以外,热点国家(地区)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代理出口、设立出口部、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成为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埃森哲《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材料二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储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摘编自黄卫平《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表现。
(2)从材料二中提取“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