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021·江苏泰州·模拟预测
1 . 1986年,国务院批复:“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该批复
A.拉开了上海对外开放的序幕
B.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06-01更新 | 796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江西·一模
2 . 上海浦东正在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尝试,这一改革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要转移行政职能,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大胆地交给社会组织。这一改革(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有利于增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C.颠覆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D.有利于促进浦东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重庆·一模
3 . 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引进外资、成套设备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业,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亚为5.8%,航空航天制造业为1.4%。这一情况
A.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发展B.说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常激烈
C.暴露出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D.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4 . 当今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将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创造更多机遇,更加开放的中国将造福全球。以下关于中国对外开放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②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③浦东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上海合作组织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经济区域合作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13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广东·二模
5 . 下表为上海浦东地区有关大事记。据此可知,浦东地区
时间事件
1990年浦东开发,全国第一个保税区设立
1992年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设立
1995年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落地
2013年国内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浦东成立,推出我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列明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
2014年据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首期两个试点项目是: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与结果反馈、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

A.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地区B.增强开放政策灵活性
C.提高了外商投资的门槛D.对外开放不断地深化
2021-04-28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21·浙江·二模
6 . 如图为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招财进宝迎新春”漫画,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这一年

①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②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③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深化改革的突出表现之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黑龙江哈尔滨·二模
7 . 202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开发与开放30周年,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021-05-02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8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8 . 前外交部长黄华回忆20世纪80年代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时提到,我们对这些机构的经济统计刊物的计分类方法提出意见,要求他们把中国不是作为中央计划国家同苏联等国并列,而是按照人均GDP列于发展中国家栏内,使上述统计刊物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这一意见体现出当时中国
A.与苏联关系日趋紧张B.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C.争取加入关贸总协定D.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09-10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21·河南郑州·一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浙江台州·二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二历史图册》

材料二   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处于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为中心城市的城镇密集地区。这一地区已形成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城镇间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1)写出材料一中无锡一家著名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结合所学,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2021-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