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2 . 下图是民国年间奉天盛合机器染厂的“女同学”布匹商标,它的出现表明当时(     
A.封建习俗为社会所废弃B.女性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D.民族工业对外竞争激烈
2022-11-27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民国时期,西式溜冰传入中国后,受到国人持续关注,引发广泛讨论。既有认为这是“西洋各国加倍健强的明证”而主张效仿的观点,也有“国难当头怎可溜冰”的质疑,还有追溯我国古代溜冰历史以证明其为“我国固有”的尝试。这反映出
A.思想界出现分裂倾向B.强身健体受到国人关注
C.西方文化影响力式微D.民族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城市的新增人口,为城镇消费经济增添了新的成份,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从地方文献记载中,我们经常可看到城镇中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正在向原有的消费阶层挑战,“服饰器用竞相僭越,士庶无别”“自明末迄今,市井之妇,居常无不服罗绮,倡优贱婢以为常服,莫之怪也”。消费主体的扩大,推动某些消费品的大众化,价格趋贱,例如制袍服的姑绒,明时每匹价值百两,康熙时降到一二十两,次者七八分一尺,下者五六分。但是,小小缝隙不足以使旧社会的大厦倾覆,在明清江南,谈不上“市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抗,沉重的传统黑箱仍然紧锁。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清末,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新时装,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此,各地又追随上海。传统马褂出现变异,“至季年,马褂不过尺四五寸半,臂不过尺二三寸,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嘉定东南部“因临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宝山县则种洋葱。随之而来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简表

时间主要内容
1949年—1978消费档次较低,自制服装较多,理性消费,追求蔽体取暖,政治色彩浓厚。
1979年—1992化纤及其他布料需求上升,成衣消费有所增加,盲目追求潮流,消费趋同,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1993年以来纯棉制品成新宠,成衣消费盛行,追求个性,衣着消费多样化,衣着档次大幅度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

——据朱高林《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城镇消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镇消费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级,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
6 . 民国时期的女性是那种身穿旗袍、凹凸有致的柔美形象。1949年后,在货币、电影和宣传海报上,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女性、革命女将等形象(如下图)。据此可知
A.时代变迁导致了审美观的倒退B.劳动人民最美成为历史传承
C.女性追求幸福自由成历史趋势D.女性的权利意识已开始觉醒
2022-03-2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某时期的电影如《儿女亲事》《两家春》《小兔和大荣的自由婚》《花好月圆》等的结尾,父辈常常不仅在儿女婚姻自主问题上豁然开朗,而且在互助合作、集体议题上也经脉打通。这些电影主题出现的背景是(     
A.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迁B.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新中国成立推动社会变革D.联产承包促进思想解放
2023-01-3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成都茶馆最多时达到1000多家,茶馆从业者近10万人,比1931年时的茶馆数量多了近一倍,从业人数多了近9倍。由此可知,当时的成都
A.民族文化得到弘扬B.市民生活闲适安逸
C.传统经济模式稳固D.社会人口流动增强
9 . 1984—2002年我国各类超级畅销书品种结构表(%)
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理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法律日常生活
1984.11—1992.1022.018.126.813.411.08.7
1992.11—2002.1132.711.832.58.89.25.0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与时代变迁关系评析》


如表所示各类数据的变化表明
A.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B.国民的文化心理状态回归到理性发展
C.我国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高D.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得到不断地强化
2021-12-30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服饰变化

时间主流服饰
新中国初期列宁装:从苏联学习而来,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间系一—根布带工装。
背带裤:灰、蓝绿色为主,耐磨、耐脏。
文革期间军装军帽:草绿色军服军帽、款皮带、毛泽东像章、草绿色帆布挎包成为标配。
雷锋帽:受雷锋宣传照的影响成为帽子的主要流行款式。
八十年代喇叭裤:紧裹屁股,哭对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
牛仔裤:英文名为jeans,率先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后逐渐普及开来。
九十年代至今国际品牌服饰: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服饰成为中国的流行风。
传统服饰:近些年,传统服饰逐渐在人群中流行,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身着传统服饰的人。

根据上表从服饰变化的一个阶段或整体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