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话剧与时代变迁】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小楚同学学习中国话剧史,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时期

事件

1907年春

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演出

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已经

可以说是话剧了。

五四运动

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对于处在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

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30年代

前中期

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2,江西瑞金成立了

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

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红色戏剧的种子撤向了新的革命根

据地。

全面抗

战时期

七七事变后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

,气势昂扬。193810,陪都重庆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25个演

剧队到街头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

空前盛举。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话剧以讴歌新中国为主题。涌现出《红旗歌》.《龙须沟》等一批中国话

剧史上的峰巅之作。

80年代

话剧陷于危机之中,话剧观众大量流失。

90年代

以来

《父亲》《黑石岭的日子》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工业化题材的优秀话

剧涌现。《深情——周恩义的故事》《郭明义》等一批讴歌英雄模范人

物的话剧也随之产生。


请结合小楚的学习笔记,围绕话剧与时代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简介表(部分)

类别书名简介
传统教材《御批通鉴辑览》等21768年成书,每一卷均有乾隆批语,涉及史书撰写的书法义例、君王臣关系、伦理纲常等,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中国史教学也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直至19世纪末才发生明显的变化。
传教士编译教材《泰西新史揽要》等7主要讲述1800年以来欧美主要国家“变法自强之迹”,并追述1800年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史实,全书贯穿“浓厚的进化论观点”。
清朝官方机构组织编译《俄国史略》《法国新志》等10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组织编译,受官方制约,内容相对陈旧,史观相对保守。
引入日本教材《东洋史略》等21899年出版的一部亚洲史教材,主要讲述中国历史,中国学者引入此书将其作为近代教材以取代传统的中国史教材。
国人自编中国历史教材《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等919031909年出版发行,是国人自编的第一套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文字简短浅显,图文并茂,适宜蒙学阶段学生学习使用。

——根据冯一下《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