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9世纪50年代,上海出现了最早的照相馆。从7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华人照相师在上海新设照相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捕风捉影”

之一苏三兴的广告

三兴(苏三兴)照相馆1860年前后设立于香港,十年后迁至上海。

187252日(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申报》刊有它的广告

照相启者。本号照相,比众不同。格外清丽。倘贵客光顾者,请至三马路口,认明本招牌,庶不有误。其价格格外公道,特此布告。三兴主人启。三月二十五日。

这是《申报》的首则照相馆广告,连续刊登九天。凭借精湛的摄影技术,三兴照相馆很快便成为上海第一流的照相馆,出现了顾客盈门的盛况。

之二小说《婚姻鉴》

19158月,《礼拜六》杂志第六十三期刊登了“小草”的小说《婚姻鉴》,内容描述了两对上海年轻人婚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之一徐稚平的妻子杨氏,为人正统、老派,平素对子女呵护有加。某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日,稚平谓其妻日:“此间昨来一摄影者,艺甚精明,日当邀之至家,摄一合家欢聚之图。若须为我子易一最新之衣,以与斯盛。”杨氏怫然曰:“妖镜摄影,必损我子之目光,余誓死不愿。”稚平闻言,笑允之曰:“诺。”

——以上材料均据葛涛石冬旭《具像的历史照相与清末明初上海社会生活》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要求:信息提取恰当: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的变化

建国后的十七年男干部们基本上穿着中山装,服装以蓝、黑、灰为主调,老年男人则穿对襟盘口蓝布衫,妇女则是大襟盘口蓝布衫,很多要求进步的人们也穿上“毛氏服装”、人民装、列宁装等。手工制作的棉布衣裤、绒衣裤和布鞋成为日常服装。在那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民众穿着补丁衣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
“文革”时期当时年轻人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腰间扎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红卫兵领章,脚穿草绿色解放鞋。
1964年,《羊城晚报》就奇装异服发表评论:“所有这些奇装异服,又全是从西方抄袭过来的,与我们勤劳、朴素、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风尚背道而驰。”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西装成为男性的主流。80年代,牛仔裤、喇叭裤等大批国外流行服饰进入中国市场,首次对中国服装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带来冲击。90年代后期,人们创新出了随和又散发另类味道,体现自然、独立、简洁又有个性化方式的服装。进入21世纪,名牌时装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时装舞台与中国服装几乎同步发展,同步流行

——摘编自《新中国服饰的历史变革》


指出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变化的任一特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