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话剧与时代变迁】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小楚同学学习中国话剧史,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时期

事件

1907年春

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演出

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已经

可以说是话剧了。

五四运动

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对于处在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

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30年代

前中期

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2,江西瑞金成立了

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

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红色戏剧的种子撤向了新的革命根

据地。

全面抗

战时期

七七事变后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

,气势昂扬。193810,陪都重庆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25个演

剧队到街头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

空前盛举。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话剧以讴歌新中国为主题。涌现出《红旗歌》.《龙须沟》等一批中国话

剧史上的峰巅之作。

80年代

话剧陷于危机之中,话剧观众大量流失。

90年代

以来

《父亲》《黑石岭的日子》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工业化题材的优秀话

剧涌现。《深情——周恩义的故事》《郭明义》等一批讴歌英雄模范人

物的话剧也随之产生。


请结合小楚的学习笔记,围绕话剧与时代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的变化

建国后的十七年男干部们基本上穿着中山装,服装以蓝、黑、灰为主调,老年男人则穿对襟盘口蓝布衫,妇女则是大襟盘口蓝布衫,很多要求进步的人们也穿上“毛氏服装”、人民装、列宁装等。手工制作的棉布衣裤、绒衣裤和布鞋成为日常服装。在那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民众穿着补丁衣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
“文革”时期当时年轻人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腰间扎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红卫兵领章,脚穿草绿色解放鞋。
1964年,《羊城晚报》就奇装异服发表评论:“所有这些奇装异服,又全是从西方抄袭过来的,与我们勤劳、朴素、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风尚背道而驰。”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西装成为男性的主流。80年代,牛仔裤、喇叭裤等大批国外流行服饰进入中国市场,首次对中国服装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带来冲击。90年代后期,人们创新出了随和又散发另类味道,体现自然、独立、简洁又有个性化方式的服装。进入21世纪,名牌时装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时装舞台与中国服装几乎同步发展,同步流行

——摘编自《新中国服饰的历史变革》


指出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变化的任一特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级,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山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铁路权,并拥有铁路沿线30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1899-1904年,德国修筑了自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鲁中大道而成为山东新的商品流通主干线路。胶济铁路与青岛港直接连接,内陆与沿海紧密联系,内地农产品经由火车运到沿海港口进入销售市场,减少了大车长途运输费用。运河在南北运输及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沿河地区的货物改由铁路运送,愈来愈多的货物流向济南、青岛。铁路沿线许多城镇,特别是设有车站的地方,如胶州、青州、潍县等城市,因运输的便利而成为商品集散地并繁荣起来,还有许多县、镇、村庄,一跃成为商业重镇。

铁路运行和停靠时间的严格规定,迫使人们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长距离的出行,外出经商者屡见不鲜,传统的坐守田园,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加快,活动与交往的空间扩展,人际交往渐趋频繁,封闭保守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日趋社会化。乘坐火车要男女同坐,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逐渐淡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侵蚀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耻于言利”的思想,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趋利的观念。伴随近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娱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济南出现了像石泰岩饭店、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摘编自《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观念变迁》


就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加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楷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材料

时间会议名称概况
1950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464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军队等方面
1956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大部分来自工业系统。劳模评选标准包括“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等
1959全国群英会3267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受到表彰,来自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等方面
1960文教群英会268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来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方面
1977~1979全国劳模大会(共五次)产生了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的2541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陈景润、袁隆平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劳模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潮
1989年至2019全国劳模大会(共六次)产生了17531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大批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先进人物受到表彰

——据杨冬梅《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成就与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楷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上海计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被设立为特别市。19297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制定了“大上海计划”。下图是拟定中的《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


说明:拟定中的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计划以如同一个“中”字的行政区域为中心,其正西、正东、正北、正南四个方向开辟四条主干道,分别为三民路(今三门路)五权路(今民星路)世界路(与今同)和大同路(未建成),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三民五权、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张。整个道路网东、南两块道路呈棋盘型,西、北面两块道路呈蜘蛛网型。同时规定路名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九个字其中一字为首,第2字为象征国家和平兴盛的赞美字。例如现在还保留的:国定路、市光路、政立路等。


提取材料信息,对《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的设计理念加以阐释。
2022-02-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是不可多的的宝库。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发的《西医治病》


附录:
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初次莅华,
未谙言语。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
方知病之原委。有西女某,教中人,
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司。
两相得而益彰,故赴院病人日以百
计,西士女不以烦冗为苦,殊足多
矣。

——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