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灶神画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供年节时张贴以供祈福纳祥、驱神辟邪及装饰之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掀起旧年画改造工作。如图为凤翔县新式历头灶神画(历头中年历气节表未印),是当时年画改造初期的尝试之作。

年画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张春霞《从〈民主家庭〉看新中国初期凤翔年画图像之变》


概括指出新灶神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2022-03-22更新 | 48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世纪50年代,上海出现了最早的照相馆。从7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华人照相师在上海新设照相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捕风捉影”

之一苏三兴的广告

三兴(苏三兴)照相馆1860年前后设立于香港,十年后迁至上海。

187252日(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申报》刊有它的广告

照相启者。本号照相,比众不同。格外清丽。倘贵客光顾者,请至三马路口,认明本招牌,庶不有误。其价格格外公道,特此布告。三兴主人启。三月二十五日。

这是《申报》的首则照相馆广告,连续刊登九天。凭借精湛的摄影技术,三兴照相馆很快便成为上海第一流的照相馆,出现了顾客盈门的盛况。

之二小说《婚姻鉴》

19158月,《礼拜六》杂志第六十三期刊登了“小草”的小说《婚姻鉴》,内容描述了两对上海年轻人婚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之一徐稚平的妻子杨氏,为人正统、老派,平素对子女呵护有加。某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日,稚平谓其妻日:“此间昨来一摄影者,艺甚精明,日当邀之至家,摄一合家欢聚之图。若须为我子易一最新之衣,以与斯盛。”杨氏怫然曰:“妖镜摄影,必损我子之目光,余誓死不愿。”稚平闻言,笑允之曰:“诺。”

——以上材料均据葛涛石冬旭《具像的历史照相与清末明初上海社会生活》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要求:信息提取恰当: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做影戏

1909年的《图画日报》将“做影戏”列为上海新兴营业之一,在营业写真中描绘了影戏场当时的内部状况。


图中所配的打油诗“借间房子做影戏,戏价便宜真无比。二十文钱便得观,越看越是称奇异。人物山川景致新,田庐城郭似身亲。一般更是夸奇妙,水火无情亦像真。”

材料二   1931年的《兴华》杂志上,一位署名陈美媛的女士的来信:“记者先生:我嫁人已经十年,生有子女五人,一切家务和料理小孩子等等工作皆是我自己去做。我惟一变换空气的方法就是每礼拜去看一次电影。可是我的丈夫却大不谓然。他的意思:妇人家应常常在家照顾儿女,即一个礼拜看一次影戏也不可以。请在贵报给我们下一个公允的判决,究竟是他对还是我对?”

——赵莹莹《上海电影院的兴起(18971934)》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评述。(要求:信息提取恰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4 .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的变化

建国后的十七年男干部们基本上穿着中山装,服装以蓝、黑、灰为主调,老年男人则穿对襟盘口蓝布衫,妇女则是大襟盘口蓝布衫,很多要求进步的人们也穿上“毛氏服装”、人民装、列宁装等。手工制作的棉布衣裤、绒衣裤和布鞋成为日常服装。在那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民众穿着补丁衣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
“文革”时期当时年轻人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腰间扎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红卫兵领章,脚穿草绿色解放鞋。
1964年,《羊城晚报》就奇装异服发表评论:“所有这些奇装异服,又全是从西方抄袭过来的,与我们勤劳、朴素、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风尚背道而驰。”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西装成为男性的主流。80年代,牛仔裤、喇叭裤等大批国外流行服饰进入中国市场,首次对中国服装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带来冲击。90年代后期,人们创新出了随和又散发另类味道,体现自然、独立、简洁又有个性化方式的服装。进入21世纪,名牌时装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时装舞台与中国服装几乎同步发展,同步流行

——摘编自《新中国服饰的历史变革》


指出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变化的任一特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级,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简介表(部分)

类别书名简介
传统教材《御批通鉴辑览》等21768年成书,每一卷均有乾隆批语,涉及史书撰写的书法义例、君王臣关系、伦理纲常等,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中国史教学也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直至19世纪末才发生明显的变化。
传教士编译教材《泰西新史揽要》等7主要讲述1800年以来欧美主要国家“变法自强之迹”,并追述1800年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史实,全书贯穿“浓厚的进化论观点”。
清朝官方机构组织编译《俄国史略》《法国新志》等10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组织编译,受官方制约,内容相对陈旧,史观相对保守。
引入日本教材《东洋史略》等21899年出版的一部亚洲史教材,主要讲述中国历史,中国学者引入此书将其作为近代教材以取代传统的中国史教材。
国人自编中国历史教材《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等919031909年出版发行,是国人自编的第一套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文字简短浅显,图文并茂,适宜蒙学阶段学生学习使用。

——根据冯一下《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山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铁路权,并拥有铁路沿线30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1899-1904年,德国修筑了自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鲁中大道而成为山东新的商品流通主干线路。胶济铁路与青岛港直接连接,内陆与沿海紧密联系,内地农产品经由火车运到沿海港口进入销售市场,减少了大车长途运输费用。运河在南北运输及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沿河地区的货物改由铁路运送,愈来愈多的货物流向济南、青岛。铁路沿线许多城镇,特别是设有车站的地方,如胶州、青州、潍县等城市,因运输的便利而成为商品集散地并繁荣起来,还有许多县、镇、村庄,一跃成为商业重镇。

铁路运行和停靠时间的严格规定,迫使人们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长距离的出行,外出经商者屡见不鲜,传统的坐守田园,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加快,活动与交往的空间扩展,人际交往渐趋频繁,封闭保守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日趋社会化。乘坐火车要男女同坐,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逐渐淡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侵蚀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耻于言利”的思想,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趋利的观念。伴随近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娱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济南出现了像石泰岩饭店、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摘编自《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观念变迁》


就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加以阐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些学者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画报》刊登的311个封面英模形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呈现出“同——异——模糊”的发展趋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革”时期,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均呈现为积极进取的阳刚生产者形象,这时在性别气质上表现为男、女的“去性别化”,尤其是女性的“去女性化”。改革开放后,男女的性别气质开始分化,男、女分别按照传统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表现,呈现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相异。当下,在消费社会和市场化大潮之下,则显示出性别气质的多元化,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区隔已经变得模糊。

——摘编自刘天红等《社会变迁与性别气质变化——对<人民画报>人物形象的内容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以“社会变迁和性别气质变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楷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材料

时间会议名称概况
1950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464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军队等方面
1956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大部分来自工业系统。劳模评选标准包括“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等
1959全国群英会3267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受到表彰,来自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等方面
1960文教群英会268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来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方面
1977~1979全国劳模大会(共五次)产生了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的2541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陈景润、袁隆平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劳模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潮
1989年至2019全国劳模大会(共六次)产生了17531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大批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先进人物受到表彰

——据杨冬梅《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成就与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楷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上海计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被设立为特别市。19297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制定了“大上海计划”。下图是拟定中的《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


说明:拟定中的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计划以如同一个“中”字的行政区域为中心,其正西、正东、正北、正南四个方向开辟四条主干道,分别为三民路(今三门路)五权路(今民星路)世界路(与今同)和大同路(未建成),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三民五权、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张。整个道路网东、南两块道路呈棋盘型,西、北面两块道路呈蜘蛛网型。同时规定路名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九个字其中一字为首,第2字为象征国家和平兴盛的赞美字。例如现在还保留的:国定路、市光路、政立路等。


提取材料信息,对《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的设计理念加以阐释。
2022-02-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