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由铁路沿线辐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如:火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载客量大、运行时间长,要求乘客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则。如:1912年,沪宁铁路局就制定详细的章程,即规定乘客要文明乘车、准点乘车,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和携带无罩烟火等,这些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坐车之精美,招待之周到”,客商“无不赞美”沪宁铁路。乘火车出门远行的人们也遂之把火车里或都市里的文明风尚带到家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铁路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0-0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9年,赢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早期有轨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有1925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6月生产的“满铁”。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将现代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导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摘编自老海《大连百年有轨电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连市交通公司的带领下,大连有轨电车得到了大规模修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总长48.9千米,车辆144台,职工5000余人,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所有市民均可乘坐,为人津津乐道。大连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大连公交110周年》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大连电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电车服务恢复与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铁路事业发展

1950

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的同时,铁道兵团和各铁路局通力合作,修通了京汉线、粤汉线、陇海线、浙赣线等交通大动脉,全国铁路基本连成整体。

1952

在党的领导下铁路系统完成民主改革,职工群众得以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

1956

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新中国有了第一条克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入川铁路干线。

1957

铁路货运密度达到503万吨/公里。铁路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的运量剧增与运能不足之间的严重矛盾。

1958

铁路工作者采取多种措施,反复试验,解决治沙防沙的难题,建成途经大漠的内蒙古包头到甘肃兰州铁路。

1967

周恩来多次接见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人,强调铁路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

1976

西南、西北铁路占全国铁路长度的比重,从196520.8%增加到1976年的24.5%。

1982

一批思想好、懂技术、会管理、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走上了铁道部门的领导岗位。铁道部对全路所有企业下放计划制定、财务管理、物资分配等53条权限,推动企业实现转轨变型。

1987

客货运输量较六五期间年均水平增长29%,其中内燃电力机车完成的运输量比重达55%,运输收入显著增加。

——摘编自漕文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铁路政策研究》


表2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铁路事业发展的历程。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1-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驿道,最盛时全国共设驿站1639个,各驿站建有驿舍,配有快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元代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驿道交通网络规模更大,“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清代所构建的驿道网络比较重视边疆地区,分别于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陆续开辟许多新的驿路,构建出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

——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材料二   洋务派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在华北和东北修建了一批铁路。到1911年,共修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控制和经营的约占80%.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为目的,在长江流域修建了一些铁路。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在大西南修建了几条铁路。

——摘编自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以上,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2万公里增加了1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2018年,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万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到2018年,有139个城市拥有至少一个高铁新城。

——据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驿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相对近代的突出变化,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综合以上分析,说明道路交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邮驿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悠久。我国邮驿制度经历了商周、春秋、汉、唐、宋、元的各个朝代,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在古代其它国家也存在过这种骑马送信的邮驿制度。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波斯帝国在大流士(公元前558—前486年)统治时期,驿道四通八达,沿途设有驿馆,以便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公元前1世纪后期开始的罗马帝国,疆域广大,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邮驿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在中央设有管理驿递的部门,在各省设置驿馆900多处,并广开驿道。

——摘编自《古代邮驿》

材料二   1866年到1878年这段时期,海关兼办邮递时期,在北京、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开始只收寄各国驻华使馆文件和海关本身公私信件。1878年至1896年,依据李鸿章向总理衙门的建议,由赫德(英国人)主持,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设五处海关,仿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陆续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1896年,具有现代意义的邮政局——大清邮政正式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法,提出了“以法治邮”的思想,法制化管理下的中华邮政成绩显著。新中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邮政业务的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50年代初期的邮政主要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和报刊发行,并在1952年提出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延用至今。1972年,万国邮政联盟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邮政重新回到了世界邮政的大家庭。

——据《邮政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邮驿制度兴起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邮政业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022-04-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7 . 航空建设与科技品质

材料一   1910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双翼飞机并试飞成功。19182月,北洋政府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并任命巴玉藻(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美国通用公司担任总工程师)为主任,任命王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美国太平洋飞机公司担任总工程师)等人为副主任。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就此肇始。尽管发动机均从国外进口,但其整体性能并不低于欧美。1935年,国民政府与意大利合办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计划制造S81B式双发重型轰炸机,这是中国首次制造大型轰炸机。抗战全面爆发后,南昌飞机制造厂迁往重庆并改名为第二飞机制造厂,开始利用苏联援助的材料自行设计研制下单翼战斗机33架;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迁往云南,前后总共制造、修理和装配飞机450余架,其工厂设备之新、人数之多,飞机产量之大,均居战时中国航空工厂之最,是当时中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飞机制造厂。

——摘编自王建明《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军事航空建设上的地位与作用》等

材料二   1909年日本设立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研究会制定了从航空学术、技术入手逐步过渡到航空机制造、操作领域的研究方针。1910年,研究会派遣两名学员赴欧洲学习航空技术并采购飞机。1913年两名学员学成归国后即刻对采购飞机进行了改造。19149月,陆军在东京炮兵工厂成功自主模仿制造了70马力的飞机专用发动机。同年12月,搭载国产发动机的机体正式登场。另外日本也开始系统化培养飞机操作员和侦查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日军进攻驻守青岛德军的作战中,新组建的临时航空队对德军实施了以空中侦查为主、兼顾空中战斗以及轰炸的作战任务,使日军获取了初步的航空作战经验。191510月,日军正式组建航空大队,标志着日本航空军事力量正式诞生。

——摘编自姚春海《从气球到飞机的蜕变:近代日本军事航空力量诞生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航空业发展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日两国航空业发展的异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吴淞铁路的拆与建

1876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铁路,招致清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在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主张下拆毁。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载:其处置吴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

——摘自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

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即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

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人……任彼自造害也,我买而续之亦害也……并无轻者。

——摘自(清)沈葆桢《沈文肃公牍》

材料二   1898年,在吴淞铁路原路基的基础上又重新筑成了铁路(淞沪铁路),此时距吴淞铁路拆除已过了21年。考虑到清政府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吴淞(淞沪)铁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化迟误的一个缩影。让国人痛心的是,1898年铁路重建的时候,国家主权的丧失,不仅没有比1877年减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

——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1)对于吴淞铁路的拆除,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看法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淞铁路的拆与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具有代表性的铁路遗产一览表

——摘编自崔卫华、杨成林《中国近代铁路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材料二 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为夺取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并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连接中俄两国的“丁”字形铁路。中东铁路通车后,中国一些爱国官员、士绅为维护民族尊严,从1908年至1930年间先后修建了齐昂、呼海、洮昂等6条民族铁路,成为国人与外国列强抗争的标志。在铁路修建过程中,一大批信仰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工人来到中国,先进的思想开始在中国工人间传播。1923年10月,东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在哈尔滨成立。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铁路的附属事业如海运、矿山、鞍山钢铁厂、电气事业、旅馆与地方教育事业等,都随之兴起,而且批国际性商贺城市也迅速形成。近20个国家先后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百余种外文报刊在此发行。

——摘编自周喜峰《中东铁路的修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晩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铁路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