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06年,《广益丛报》报道,四川提倡放足数年,但“不肯释放者,总居其多数也”。1910年,四川巡警道发布告示,若不放足,“即是犯了王法”,可即便如此,仍鲜有响应。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B.政治腐朽对女性的摧残
C.满清习俗对社会的影响D.西学东渐对民俗的冲击
2 . 1912年的《民国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和常礼服。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分西式和袍褂式两种。这反映出当时(     
A.西式礼服成为主流服饰B.传统文化受到政府重视
C.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D.中西融合观念深入人心
3 . 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2022-08-05更新 | 93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20世纪前后中国部分设书人的境遇简表,由此说明当时(     
李伯元1897年6月,放弃科举,来到上海,开分了第一份上海小报《指南报》,痛斥时弊,之后受商务印书馆聘请。
鲁迅1898年12月,放弃科举,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最后东渡日本。
陆士谔科举废除后,来到上海,一面行医,一面写小说。真到1944年病逝,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作品。
张逸云科举废除后,将家族从事的酱园业做大做强,成为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的沪上酱园巨子。
A.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
B.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已崩溃
C.近代工商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D.科举考试转向选拔实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20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
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
2021-12-27更新 | 253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峰峰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