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图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档案
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Q5
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J002
二、近代报刊
1申报
2新青年
三、专著
1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剑农:《中国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期刊文献
1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历史教学》,2007年第7
2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
根据参考文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4更新 | 157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一些原创歌曲-学堂乐歌,其代表作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平等》《格致》《辟占验》《勉女权》等。据此可知,这些作品(       
A.说明流行音乐成为文化主流B.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兴起
C.表现出救亡启蒙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3 . 张明敏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通“泽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B.洋务运动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辛亥革命以后
2022-12-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2021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82年7月,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但社会上“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当道患其滋事,函请西官禁止。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当电话甫行时,谣言亦如之”。这反映出
A.近代上海因开埠通商而繁荣B.传统观念对中国近代化的制约
C.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发生变化D.开埠通商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红色和白色分别是中西方婚礼的主色调。民国以来,在中西方审美碰撞下人们中和红色与白色,出现了淡粉色的礼服。此外,为皇家专用的黄色也被释放到了民间衣服的色彩上。黄色以其温暖明亮的感觉深受女性的喜爱出现在了婚礼礼服上。这反映出当时婚俗的突出特点是
A.着装规范,文明婚礼B.仿效西方,删繁就简
C.新旧并存,中西杂糅D.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支
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生活出工朝食
对应现时23—241—23—45—67—89—10
地支
时辰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生活夕食收工入眠
对应现时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表1:古代计时:一天划分成十二时辰

材料二   

京张铁路开行时刻表(清末)
京门枝路
第七次下午往西行车
十点西直门
十点四十三分三家店
十点四十八分
十点五十四分门头沟

表2:清末计时:一天划分成24小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7 . 在民国时期,有人改变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
A.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社会抛弃D.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2020-05-08更新 | 1200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4次组卷 | 113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呼唤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不过,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结比(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为38%。其中,黑龙江省以63%的离结比排名全国第一,天津市、吉林省以62%并列第二,辽宁省以54%排名第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离婚率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社会的角度评价离婚现象?
2020-03-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