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       

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
2023-07-03更新 | 24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64年,英国人波特·史密斯在汉口建立了湖北第一家教会医院。1865年,《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院,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1867年,《北华捷报》称赞道:“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愿意前来寻求建议,……我们认为,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病人,是击败对外国人、外国医学和外科手术偏见的证据之一。”据此可知(     
A.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认可西医B.西医在洋务运动时传入中国
C.传教士以治病救人为其宗旨D.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
4 . 1912年的《民国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和常礼服。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分西式和袍褂式两种。这反映出当时(     
A.西式礼服成为主流服饰B.传统文化受到政府重视
C.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D.中西融合观念深入人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民”一词在1903年和1905年的中国,使用竟分别达到4000次和3500次左右。以“国民”命名的报纸、期刊、学会、学校也大量出现,以致有文章指出“近世有叫号于志士,磅礴于国中之一绝大名词,曰:‘国民’”。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国民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D.培育国家观念的迫切性
2022-07-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嘉庆、道光年间江浙地区转递民间信件的“民信局”发展迅速,遍及国内并扩展到东南亚等华侨聚集地,鸦片战争后英国在通商口岸建立客邮,不断向内地扩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传统邮驿体系已经瓦解B.交通水平影响邮递范围
C.客观上接受了近代邮政D.有利于西方的经济入侵
2022-07-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上海英租界开设之初,制定了《上海土地章程》,规定租界内“应行公众修补桥梁,修筑街道,添点路灯,添置水龙”,并严厉禁止“堆积污秽,沟渠流出路上”;又规定工部局必须随时打扫租界,70年代初,工部局开始使用垃圾车运送垃圾,用洒水车洒水减尘。这反映了(     
A.环保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环保思想传入
C.公共空间环境改善D.政府治理能力增强
2022-07-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面是其中一幅图画《西医治病》(画中字为: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语言,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方知病之原委.....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
A.中医中药渐在近代渐趋衰落B.西医西药在中国广泛传播
C.国人对西医的作用有所认同D.报刊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
2022-04-26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其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会议C等)。据如图所示推知,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民国初年婚俗变革B.晚清地方志的编纂
C.民国大众传媒变迁D.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0 . 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两次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获准进入北京……尽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传教的正式文件,但却得到了事实上的默认。据统计,“在200年时间里,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共有456人……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其输之科学,有天文、历算、地舆、炮铳、水利及格物致知之学。”

——杨志文《耶稣会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罗马教皇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比如“祖先崇拜”、“儒学崇拜”等。康熙帝对此批示:“今见来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1700年,康熙帝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已成定局。“西学东渐”的星星之火终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势。

——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评述》

材料三 (清末民初)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各路人才在这里汇聚,不仅有众多兼通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教士,而且还有一批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从西译著作中,由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使当时处于惆怅的中国多了一份思考和选择。如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论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使梁启超、康有为等力主改革和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激动不已,似乎从中悟出了中国的某种道路。鲁迅知有新书《天演论》出版,便花了500文钱买了一本,读后顿觉眼界大开。鲁迅想以科学救国和他从事文学的唤醒民族的思想底蕴是完全一致的。

——陈敬全、朱新轩《上海在西学东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较之材料一、二中“西学东渐”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