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甲午战后,新式知识分子倡导家庭革命的言论逐渐增多。“欲为政治上之公民,亦无以全家族之孝行”“政治之革命,以争取国民全体之自由,家庭之革命,以争国民个人之自由,其目的同”。这反映出(     
A.传统家庭失去了社会功能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社会观念变革已成为主流D.近代民权意识冲击传统家庭伦理
2 . 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的行列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会女校出现之后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培养中国的基督教宣传者,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A.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B.促进了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
C.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D.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1887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
A.图文并茂的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
B.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
C.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
D.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1-03-02更新 | 332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历史试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做影戏

1909年的《图画日报》将“做影戏”列为上海新兴营业之一,在营业写真中描绘了影戏场当时的内部状况。


图中所配的打油诗“借间房子做影戏,戏价便宜真无比。二十文钱便得观,越看越是称奇异。人物山川景致新,田庐城郭似身亲。一般更是夸奇妙,水火无情亦像真。”

材料二   1931年的《兴华》杂志上,一位署名陈美媛的女士的来信:“记者先生:我嫁人已经十年,生有子女五人,一切家务和料理小孩子等等工作皆是我自己去做。我惟一变换空气的方法就是每礼拜去看一次电影。可是我的丈夫却大不谓然。他的意思:妇人家应常常在家照顾儿女,即一个礼拜看一次影戏也不可以。请在贵报给我们下一个公允的判决,究竟是他对还是我对?”

——赵莹莹《上海电影院的兴起(18971934)》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评述。(要求:信息提取恰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6 . 茅盾回忆辛亥年在浙江省立二中读书时,“彻底的光头主义者,在全校中也还有十多位”。当时,社会上“西洋头”、“东洋头”、中分、偏分和“飞机头”成为男子的主要发型。这些现象反映出
A.发型是政治认同的标志B.政治运动影响社会习俗
C.社会转型中的冲突加剧D.时人广泛支持社会变革
2022-01-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C.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2019-01-07更新 | 47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周练(8.14)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A.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2019-04-20更新 | 55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016-11-27更新 | 530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