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北京以及部分省会城市的建筑在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这表明
A.建筑领域呈现中西合璧的趋势B.传统生活习俗逐渐被抛弃
C.清末生活西化只出现在大城市D.西方文化已经被国人接受
2020-08-08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晚清时期,“外洋”一词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嘉庆道光时期,“外洋”一词多指“中国近海”;同治、光绪时期,“外洋”一词则更多地代指“欧美等外国”。这一变化表明(     
A.西学东渐带来了近代外交理念B.清末新政丰富了地理知识
C.民族危机冲击了国人传统认知D.政权更迭影响了政治立场
3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A.封建礼教的束缚B.传统观念的改变
C.西方文明的影响D.社会经济的发展
4 . 20世纪初,西方的食品工业产品在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有可观的销路,有些中外商人还在上海、汉口、南京等通商口岸建立了罐头、蛋品、啤酒等食品制造厂。这反映出当时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B.中国社会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民众的饮食习俗已经西方化D.社会生活中中西融合色彩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随着我国社交礼仪的变迁,“先生”“同志”逐渐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这一变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初,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过《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咏叹女学生这样写道:“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这一社会风俗变化源于
A.汉唐遗风
B.因循守旧
C.欧风美雨
D.以俄为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