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级,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
2 . 易帜换服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周武灵王胡服改制、满清对旗装的推广等,但改变最为深远的易帜换服,非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莫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革命者队伍中,孙中山先生年轻时期就坚决与封建服饰断裂,1895年的广州起义,孙中山与其他革命者一起流亡日本,到达日本后剪掉一头长发,脱去长袍。在孙中山的影响策动下,革命者纷纷断发易服。民国政府建立后,出台了民国新服饰穿着要点,以体现平等博爱的三民主义为基础,学习西方服饰的简便原则,以西式服装为主。……早在清末新政时期立宪派就推行易服运动,但所易之服多为外货西装,导致利权外失,提倡土布西服,也不得要领,最后不了了之,惟中山装的出现,用土布也可以制得精美,使易服与提倡国货得以兼得,故政府大力推行国货中山装。

——摘编自勾爱玲、张朝阳《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

材料二  中山装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载体。西装贴身、干练的风格体现了个性的解放,其秉持的平等观念取代了封建等级观念,中山装移植了这种风格和精神,使人耳目一新。此外,标准中山装的前幅衬的结构工艺、袖子的造型及裁剪方法均与西装相同。中山装上三颗纽扣、五颗门襟钮等设计可以看出对于符合天数“三、五”的钟爱。中山装对襟的设计体现了华人礼服中特有的东方文化精神,以及对称均衡的审美意趣。

——摘编自罗义《身体·国家·认同:民国中山装的文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山装得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山装所蕴含的“中”、“西”含义。并谈一谈中山装文化对于构建中国文化认同的启示。
2021-11-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四川的报刊有很多关于宣传、讨论妇女问题的文章,涉及男女平权、自由恋爱、时尚装束等方面。当时的文章看法不一,下面节选的是《师亮随刊》上的《犯下作乱》一文中兄弟二人对话的部分内容:

小:哥哥,快走快走,那旁有吊颈鬼来了!

大:青天白日的,那有什么鬼呀?

小:你看那旁来的人,身上穿红着绿,脑壳上又是披头散发,毛发蓬蓬,肩膀还搭有勾魂帕,不是吊颈鬼来找替代是甚么?

大:唉,老弟,你真年幼无知,少见多怪,那里是什么吊颈鬼,是些时髦女子,用烫发钳子烫成的新式头式,肩膀上是搭的项巾,你怎么认成披头散发的吊颈鬼了啊!

小:自古及今的美人,不下千万,头式不下百种,偏偏梳成这种如鬼魅,怪诞不经的头式,是何用意?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所述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职业所占比重职业所占比重注 释
农业0.1%交通运输1.25%专门事业: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杂类: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工业18.3%政府市政机关0.7%
现代商业16.4%演员、运动员0.3%
专门事业1.3%杂类55.3%

A.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D.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2019-04-20更新 | 5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重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测试(重庆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019-01-30更新 | 1760次组卷 | 5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