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2020-09-24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4 . 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
A.男女的婚恋观差异明显
B.婚恋观逐渐趋向近代化
C.封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D.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5 . 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②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交通通讯改变着中国近代城市生活
④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邹英在《葑菲闲谈》中写道,辛亥革命后“大脚……不但可以摆在稠人广众中毫无愧色,还可以夏天赤着足,穿上高跟鞋,在马路上踱来踱去……而遮遮掩掩见不得人的,反是小小金莲了。”这表明辛亥革命
A.传播了共和思想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C.推翻了封建帝制D.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
7 . 《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鬟影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
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09-06更新 | 4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上述材料反映的变化开始于
A.国民大革命B.新中国成立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末《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读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反映了
①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发展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②《辛丑条约》后,“欧风美雨”大量涌入中国引起社会巨大变化
③作者反对“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引起的社会风俗变化
④作者感觉到了“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
2020-08-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12年,上海《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这表明当时的
A.开始成为通商口岸B.西装已取代传统服饰
C.政府强制断发易服D.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