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晚清时,外国人在北京的教会学校被视为异端,就算校方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但应者依然寥寥;民国初期,尽管教会学校收费比普通学校高昂多倍,但“前来就学者日盛”。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提倡新式教育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D.社会环境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5年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草案》就《婿妇改嫁主婚问题》规定:“婿妇改嫁,由夫家父母主婚。无父母者祖父母,无祖父母者母家父母或祖父母。如母家并此而亦无之者,则应由夫家其余亲属主之。此现行律所规定也。”这表明当时
A.封建礼俗遗存影响立法B.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
C.国家立法推动男女平等D.传统观念阻碍妇女改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2019-05-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天星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
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2017-11-24更新 | 173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民国建立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2017-10-31更新 | 203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 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