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的行列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会女校出现之后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培养中国的基督教宣传者,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A.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B.促进了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
C.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D.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2 . 中国传统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西方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民国以来,人们将这两种颜色中和,出现淡粉色礼服。此外,皇家专用的黄色因温暖明亮而深受女性喜爱,也成为民间婚礼礼服的色调之一。这反映出当时婚俗的突出特点是
A.礼仪文明着装规范B.革故鼎新仿效西方
C.新旧并存中西杂糅D.删繁就简移风易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反映了
A.两广地区思想观念最为开放B.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C.近代观念推动官府礼节变革D.革命形势推动社会风俗进步
4 . 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A.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开埠后工商业发展迅速
C.民众消费观念变化D.文化传媒事业自由开放
2020-08-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当时
A.婚姻自主习俗成为社会主流
B.简约文明的结婚仪式受民众推崇
C.个性化的征婚方式开始出现
D.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A.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