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是民国初年上海街头的一张老照片。作为史料,它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上海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服饰文化的西洋化
C.交通工具的近代化D.民族企业的脆弱性
2021-07-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
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3 . 按五行配五色的说法,黄色对应的是“土”,属“中央”之位。因此,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宫和少数宗教建筑可以使用黄琉璃瓦,王府建筑用绿琉璃瓦,一般民居只能用灰瓦,不准使用有色彩的屋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
A.追求美学的艺术价值B.深受社会习俗的影响
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D.蕴含儒家思想的理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天津以近邻首都、交通便利和临海等优势,进口商品中生活消费品占最大比重;北京长期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消费为主、以服务性商业为核心的消费型城市,是土洋货巨大的消费市场。京津城市的上述特点使京津市民便于、乐于接受西方新事物,在衣食住行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初年,京津市民在衣着服饰方面对西洋文明的崇尚愈加明显,服饰质地日益西化,进口呢绒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毛皮衣料,机织细洋布逐渐取代了粗厚结实的土布;上层社会的人们,新潮者穿着西装、中山装,城市工商界人士及乡村绅士仍然穿看长袍马褂,女子服装则以旗袍为主流;一般百姓则穿着圆领对襟的短上衣和不开缝的长裤,妇女穿着圆领右大襟的短襦。还有的人将中西服饰一起穿在身上,显得不伦不类,十分滑稽。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和结合中国人的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特点创制而成的,在国际上亦被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

——孔祥字《“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以欧美国家人名命名的路名,如“戈登路“赫德路”“哈同路”。辛亥革命后,河南新成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等。上述材料传递出地名
A.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B.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
C.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D.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