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服饰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辛亥革命后,一种新的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它是
A.长袍马褂
B.旗袍
C.中山装
D.列宁装
2019-08-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会考检测历史试题
2 . 近代社会有民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断发”
B.“易服”
C.简化礼仪
D.不缠足运动
3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了
A.爱国精神
B.创新精神
C.平等理念
D.科学理念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
B.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C.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
D.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D.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2018-08-29更新 | 26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光绪四年(1878年)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偕同如夫人,宴请英国绅商仕女,在中国官场引起舆论大哗,认为身为朝廷大员携眷赴宴,男女混杂,不成体统,“群指郭公为淫佚放荡之人”。据此推测,西餐习俗进入中国,有利于促进
A.华夷平等
B.男女平等
C.妻妾平等
D.夫妻平等
2017-10-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2016-12-12更新 | 208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6-1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07·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016-11-18更新 | 1576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