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1-03-02更新 | 333次组卷 | 5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2020-09-26更新 | 9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不属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实的是
A. 旗袍B. 中山装
C. 革命士兵剪辫子D. 节日行跪拜大礼
2020-07-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 为提倡公历,(我们) 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
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
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清末,经营西式餐饮、住宿的六国饭店“红顶花翎日日来”,成为京中时尚;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这说明
A.上层社会奢侈之风加剧B.中外商业竞争激烈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饮食风俗全面变化
2019-12-01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4月模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与世界潮流接轨
7 . 有关下图开国大典时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2019-07-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一首歌谣指出,当时一种社会风俗造成“行路不自在”“上船着(需要)人牵,过桥亦艰难”,“有人知不是,风俗放未离(放不下)”。此处所指的社会风俗是
A.分类械斗
B.吸食鸦片
C.缠裹小脚
D.剃发留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民国时期的研究表明,上海话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上海、杭州等地方言的苏州语系占75%,宁波语系占10%,粤语系占0.5%,其他语系占14.5%。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A.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B.具有移民化社会特征
C.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D.中西交融的城市特色
10 .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2019-04-02更新 | 367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