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
A.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D.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初(特指1900年至1910年),在婚姻的礼节、服饰婚龄以及在婚姻自主权利上都出现了某些变化,讲求学习西方的文明婚姻,反对早婚,提倡自由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西方文明对传统观念的影响B.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
C.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D.自由民主思想普遍传播
3 . 我国近代里弄住宅源自传统的本土化居住模式,同时融入了西方商品化和集居化的居住文化。由此可见,这类民居建筑的特征是
A.市场化B.本土化C.大众化D.中西合璧
2021-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旗袍衣身缩短,腰身紧收并缀以肩缝,较以前变得妩媚精致,更加舒适合体(如图所示)。旗袍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旗袍能衬托出女性美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7次组卷 | 11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
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时尚推动社会政治运动
B.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
D.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
D.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2019-04-20更新 | 5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