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餐菜系众多,各有特色。如川菜重麻辣,代表作品有辣子鸡丁、水煮鱼等;湘菜重香辣,代表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据此判断,川菜、湘菜上述特色的形成应不早于
A.南宋B.元代C.明末D.民国
2 . 据记载,阅报社兴起于20世纪初的南方诸省。1905年以后,京师、北方诸省出现兴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茶馆和寺庙,进入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人甚至称阅报社“在纵向上一直触及文盲这一最低层次”。据此可知,阅报社在当时(  )
A.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普及B.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C.消弭了社会阶层的隔阂D.提高了民众的认知水平
3 . 据《中国现代社会史》记载:“民国二三年间,警厅对于商店之旧历结账,曾加以取缔,试之劝告改用阳历,但各商店仍置之不问也。”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挑战B.风俗变迁的艰难性
C.民主共和观念淡薄D.商业不受政府监管
2021-09-03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07年湖北一些新式学堂学生"服洋服"冠洋冠"几于所见皆是,湖北代行学司黄伯雨不堪忍受,斥之为陋习,向政府申请严禁。这表明当时湖北地区
A.新思潮影响社会风尚B.新式学堂蓬勃发展
C.官府反对社会革新D.生活方式日趋西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不缠足会”在广东成立;1896年中国第一所女学在上海创办;1904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提出“以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这些史料适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
A.维新思想B.民主革命C.妇女问题D.教育问题
2021-01-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

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市场,与著名的屈臣氏汽水公司合资生产。1930年,屈臣氏公司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画中人是著名演员阮玲玉。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销量与日俱增,成为了一种流行饮料。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自此以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1979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1981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需要吗?喝可口可乐就是卖国主义”;1982年,商业部通电全国,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6年,可口可乐第一支中国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到201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1992年起,可口可乐中国不遗余力地通过奥运火炬接力,让更多中国人直接参与奥运。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中国举办特奥会、残奥会、奥送会、世博会、大运会、青奥会的企业。

——摘编自李杨《洞孔中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并简析1949年前该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提供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的方法来“重现”历史场景。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场景是
A.福州船政局开工
B.街上路人穿西服,互行脱帽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8 . 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2019-07-22更新 | 2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