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在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成为一种时尚,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而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习俗坚如磐石的沿袭下来。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太平天国运动区域发展的结果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 . 1935年4月,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奏欢快的婚礼进行曲,57对佳偶身穿亚美织绸厂特制的结婚礼服,新娘白衣披纱、胸佩证章及扎花,手持缀有粉色绸带的鲜花,新郎蓝袍黑马褂,胸前亦佩戴证章及扎花,并合唱国民党党歌。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传统婚姻观念已经颠覆
C.社会习俗出现中西融合D.政治性联姻成为主旋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2021-04-01更新 | 928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07年湖北一些新式学堂学生"服洋服"冠洋冠"几于所见皆是,湖北代行学司黄伯雨不堪忍受,斥之为陋习,向政府申请严禁。这表明当时湖北地区
A.新思潮影响社会风尚B.新式学堂蓬勃发展
C.官府反对社会革新D.生活方式日趋西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6年,上海《女子世界》不仅发起了男女双方通过报刊上预留的通讯信息进行书信往来,最后缔结婚姻的“通信订婚法”,且刊登了自由恋爱的某男士给女士的一封信。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婚姻遭到人们强烈抵制B.报刊以宣扬新风尚为宗旨
C.政治变革影响了人们婚姻观D.新式婚姻的社会影响扩大
6 .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7 . 1935年《徽州日报》多次刊载离婚启示。其离婚名目繁多,有称“感情破裂,难期偕老”;也有称“妻子不守家教,永脱夫妇之名义”;还有称“旧式结婚,初非双方同意,感情日趋破裂”。该现象说明当地
A.婚恋观念日趋近代化B.旧有社会风俗完全瓦解
C.报刊媒体主导价值取向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8 . 1912年1月,上海《申报》刊载了某润发胶商业广告:“辫发,不容于文明之国也……考参各国卫生理发良方,每逢理发之时涂抹少许,则发软滑天然,光滑润泽”,头发“奇香扑鼻,随风袭人经久不散……真是强国强种之灵丹”。该广告折射出
A.商业活动体现时局变化B.上海引领时尚潮流
C.断发易服已成社会共识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9 . 晚清时期,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淫戏“风行上海。对此,地方官府集屡颁禁令,报纸杂志口诛笔伐,都难以遏止。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工商业迅速发展B.商人阶层追求新时尚
C.官府禁令未得到严格推行D.清政府的权威逐步丧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初期的上海,一般摩登的青年和有钱的富翁,不但对于衣、食、住、行都崇尚欧化,即如起居一切、语言动作,也都仿效西式。如衣非西装不着,食非大菜不快,住非洋房不乐,行非汽车不走,还有屋里的装饰、身上的穿戴,都统统西式是求。材料表明了
A.崇尚西洋风尚成为社会共识B.社会风尚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C.主动破除陋俗追求理性生活D.物质生活时尚从传统走向现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