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1-10-07更新 | 191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科)试题
2 . 二十世纪初,随着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进入中国,人们的出行不再仅限于人力车、畜力车、自行车等方式。据此可知,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A.阻碍了经济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消除了等级观念D.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2021-10-0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公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载于1908年《戊申新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小孩未能明辨当时思想主流B.守旧势力阻碍社会进步潮流
C.自由已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D.民国成立封建遗毒根深蒂固
2021-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同治十三年的《万国公报》发表了《耶稣会士致中国朽》,郑重地告诉中国人,“余西国人,亦人也,非鬼非蜮,有身体,有骨肉”。这种情况说明当时中国
A.传教士与民众矛盾尖锐B.列强通过报刊控制舆论
C.华夷观念仍然根深蒂固D.向西方学习成时代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世纪后期,时人感叹说:“中国人虽然保守,却也不知不觉地使用起外国货。现在不仅在口岸市镇和沿海地带到处可以看到钟、表、火柴、洋灯、红毡,就是在遥远的内地,也都可以看到这些东西。”这表明
A.民众的社会生活日趋近代化B.崇洋风气盛行于内陆地区
C.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D.传统自然经济已全面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中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2018-03-10更新 | 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2年6月9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盘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
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
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
9 .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2016-11-27更新 | 4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