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张明敏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通“泽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B.洋务运动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辛亥革命以后
2022-12-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2021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2022-08-03更新 | 383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
3 .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几不辨其为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B.政治运动的促进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D.西方文明的影响
4 .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2-06-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D.新式交通推动生活习俗变化
2022-04-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京剧从编剧、演员到乐师、化妆师,无一不是男人;剧中演员无论老幼,均由男人扮演;当时培养京剧人才的科班不招收女学生,男演员不招收女徒弟。到了1735年,乾隆下旨禁止女子进入戏院。

材料二:在1845~1861年间上演的以旦角为主的京剧剧目中:愚蠢的女人、邪恶淫荡的女人和专门诱惑男人的女妖怪约占34%;贞洁烈妇、贤妻良母约占31%;少数剧目中也有一些武艺高强的女性形象(约占20%),通常由武旦扮演,在表演中多以武打为主,重在显示演员的武功,人物性格刻画被置于十分次要的地位。

材料三:在1917~1937年创作的以旦角为主角的83个新戏中,女主角大胆追求爱情的28出;表现贤妻良母、贞洁烈女的24出;表现巾帼英雄的10出;反映妇女遭受迫害摧残的7出;表现女妖怪的6出。这一时期内即使塑造的是女妖怪,也大多善良可爱;至于舞台上的女神,更是美的化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控诉对女性的虐待和摧残的戏,表现了对女性不幸遭遇的极大同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育馥《京剧——观察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窗口(1790~1937)》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女性在早期京剧中的地位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7~1937年女性在京剧形象中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2022-03-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
8 . 近代某一乡村知识分子在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洋之政治”指君主立宪制B.“新党”指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当时乡村的社会习俗已有变化D.当时平等的理念已普遍根植人心
2022-03-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政治的变革,往往会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如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等这些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
2022-02-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餐菜系众多,各有特色。如川菜重麻辣,代表作品有辣子鸡丁、水煮鱼等;湘菜重香辣,代表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据此判断,川菜、湘菜上述特色的形成应不早于
A.南宋B.元代C.明末D.民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