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据近代文献记载,上海各租界内,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质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在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据此表明近代租界
A.成为物质文明的传播地B.管理呈现法制化特点
C.干涉中国内政的大本营D.客观上推进城市管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间信仰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时,已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灶神负责监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善恶功过,并定期向天帝汇报,天帝据此作出奖惩。因此,百姓一方面通过祭祀讨好灶神;另一方面注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招致祸患。……禁忌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起到“劝人为善,使人重慎”的作用。朝廷设太史令一人,“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在民间,禁忌以巨大的约束力影响着百姓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庆,禁忌无所不在。此外,汉代笃信择日之说,认为时日与吉凶祸福紧密相连。当时专门从事占候卜筮之人,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历家、天人家等等,人们统称其为“日者”,《史记》专列《日者列传》记述其活动事迹。

——摘编自贾艳红《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举不再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读书人逐渐放弃了对文昌神的信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颁布了一系列办法、条例以限制社会中的迷信活动,并督饬警察机关践行。跳大神、巫蛊等迷信活动随政府禁令而得到控制,贵州仁怀“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辽宁凤城自设巡警后“不时捕治,巫风渐息矣”。……(民国时期)封建礼教约束下的包办婚姻开始被自由恋爱取代,因此,青年男女也不再祭拜月老。时人发出感叹:“今日红线多不用,由他男女自成亲。”

——摘编自赵英兰等《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材料三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信仰具有世俗性、现实功利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国家治理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可以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正面积极作用,通过宣介引导,以提高民众道德水平,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节日庆典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振兴。

——袁方明《民间信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兼论中国人的信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对汉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民间信仰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民间信仰积极因素的意义。
2021-12-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易帜换服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周武灵王胡服改制、满清对旗装的推广等,但改变最为深远的易帜换服,非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莫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革命者队伍中,孙中山先生年轻时期就坚决与封建服饰断裂,1895年的广州起义,孙中山与其他革命者一起流亡日本,到达日本后剪掉一头长发,脱去长袍。在孙中山的影响策动下,革命者纷纷断发易服。民国政府建立后,出台了民国新服饰穿着要点,以体现平等博爱的三民主义为基础,学习西方服饰的简便原则,以西式服装为主。……早在清末新政时期立宪派就推行易服运动,但所易之服多为外货西装,导致利权外失,提倡土布西服,也不得要领,最后不了了之,惟中山装的出现,用土布也可以制得精美,使易服与提倡国货得以兼得,故政府大力推行国货中山装。

——摘编自勾爱玲、张朝阳《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

材料二  中山装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载体。西装贴身、干练的风格体现了个性的解放,其秉持的平等观念取代了封建等级观念,中山装移植了这种风格和精神,使人耳目一新。此外,标准中山装的前幅衬的结构工艺、袖子的造型及裁剪方法均与西装相同。中山装上三颗纽扣、五颗门襟钮等设计可以看出对于符合天数“三、五”的钟爱。中山装对襟的设计体现了华人礼服中特有的东方文化精神,以及对称均衡的审美意趣。

——摘编自罗义《身体·国家·认同:民国中山装的文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山装得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山装所蕴含的“中”、“西”含义。并谈一谈中山装文化对于构建中国文化认同的启示。
2021-11-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06年锟记书局编写的《绘图女子修身教科书》节选画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提取材料信息,对材料中提到的女性形象加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夷夏之辨”的世界认知框架逐渐走向崩溃,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趋新崇洋成为社会思潮,这就使得时人对西洋历法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趋新之士,已经能较为准确地看待中西历法的差异,对西洋历的优点亦能肯定。在这一转变中,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西洋历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摘编自《近代中国历法》

材料二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陇蜀时区、回藏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作为社会公共时间的实践主体的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进而在日常生活世界促成对时间应用的精细化、标准化与社会化。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2021-09-27更新 | 2855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初,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相继建立;追求婚娴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表至出H国留洋的机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这说明
A.妇女解放扩大了辛交革命的基础B.中国女子解放由此开始
C.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女子解放D.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8 . 1872年,《申报》创刊后,每期广告栏上都登载了一些西方机器插图广告,如磨粉机器、印书机器、开矿挖井机器等。这些广告
A.使机器在中国得以普及B.折射出中国崇洋心态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起到了启迪民智作用
2021-09-07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所示为民国时期某一商品的广告画作品。读图判断,该画作

①体现了当时女子服饰演变的趋势
②折射了近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③说明自行车是民众的主要代步工具
④反映了城镇中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03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民间风情折射时代变迁B.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西方生活成为都市主流D.新潮女性引领社会时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