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的行列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会女校出现之后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培养中国的基督教宣传者,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A.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B.促进了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
C.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D.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2 . 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
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的山东在婚姻礼仪上基本遵循古制,仍然坚持以“六礼”为主,虽有些许变化,但仍然不出六礼之外。虽有近代知识分子和士绅举行新式婚礼,但其为数较少:如民国《临淄县志》中记载“齐俗娶妇之家,必用枣栗取早立予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在婚后的一二日都有女方回娘家“送饭”的习俗。民国《茌平县志》中记载,“第一夕,妇家例送水饺,夫妇共食,然为半熟品,取生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也广泛存在婚后祭祀祖先的传统。几乎各个县志中都有婚后扫墓的记载。如民国《东平县志》中载,“三日,命新妇行告庙礼”。有些地方则在婚前进行祭祖。我们可从民国《东平县志》的记载中看到,新郎在迎娶新娘前要在自己的祖先坟墓进行祭祀。《莱阳县志》中载,“男死,女得别字;间有殉者,则男家备棺,彩舆以迎,循例请旌,谓之‘烈女’:或矢志靡他,往奉翁姑,则里党敬重,谓之‘贞女’,斯则俗之美也”。

——摘编自郑开齐《传统文化的近代传承与转变——以民国山东婚俗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山东婚俗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县志的文化价值。
2022-09-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申报》在1877年刊载文章称:“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材料反映出
A.崇俭抑奢的传统道德瓦解B.富民与富国的辩证关系成为共识
C.近代商业发展影响消费观D.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念传入中国
2022-05-14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后,上海《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陈代谢》的评论,其云:"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一评论反映了辛亥革命
A.完全改变了传统社会习俗B.促进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
C.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D.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7年3月著名知识分子温世霖、吴芷洲创办《醒俗画报》,图画“看吸烟之害处”“私贩烟土”“行同狗彘”是该刊某一期的其中三幅。据此判断,《醒俗画报》创办的动机是
A.唤醒国民,校正陋俗B.传播西学,启迪蒙稚
C.广播时事,教授新知D.倡导禁烟,强健体魄
7 .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除,力矫弊习”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升B.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C.教育发展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D.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8 . 民国初期,有人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门秀勾栏,各竞艳。夫人之装饰原无一定,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田满族贵族组成)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旅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这种看法
A.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B.倡导西方文明
C.反对近代社会生活变革D.主张新式生活
9 . 清光绪到民国中期是湖南坊刻书业兴盛的时期,坊刻医书也较之前大幅增长。在坊刻医书中,方药书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尤以偏于实用的汇编单方验方、小型方药书居多,大型综合类方药书、方论类著作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湖南
A.推崇经世致用的精神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医学的发展水平较低D.推广西方印刷技术受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
征集
展品
类别
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
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2021-10-07更新 | 289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