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9更新 | 331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九省联考”完全解读江西历史卷
20-21高二下·山东潍坊·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
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
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
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2021-06-06更新 | 533次组卷 | 28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3 . 计时——记时——纪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4-05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15题)(北京专用)
2018·北京·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表为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华文时辰钟”的出现说明
A.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深蒂固
B.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
D.“中体西用”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9-08-09更新 | 219次组卷 | 8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7-18高三上·辽宁·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经济融合
D.部分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