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西装何时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的流行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服装“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原因。
(3)除服饰变化以外,请任举一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
2021-11-0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下列歌谣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是
A.就业当工人,嫁女嫁英雄B.一朵棉花织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
C.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D.少生孩子多读书,农民家庭建书屋
3 . 下表是中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下列选项对此表信息提炼最恰当的是
时期姓名(字)
晚清与近代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黄兴、陈独秀、李大钊、叶挺、邹韬奋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刘开国、朱援朝、王建设、董跃进、张超美、艾计划、李卫兵、肖灭资
改革开放以来刘向东、洪俊杰、张小康、陈春莲、周亮、唐柳、童安娜、徐杨卓夫

A.起名强调个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B.国人取名深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C.民主科学的世界潮流影响国民
D.折射中国近现代化的阶段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83年中央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97年起,“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更便捷。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这种放宽趋势
A.源于“一国两制”政策成功运用
B.标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体现改革开放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D.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6 . 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形势的影响
B.服装产业的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
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
8 .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B.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C.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D.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9 .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图片《上访者》。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③农民依然保有传统“告御状”的行为
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A.①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2016-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     
A.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
B.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
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
D.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信度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