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民族国家肩负公共卫生之贵, 为所有公民提供健康环境的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为了提高新兴工业城市中工人的效率,英国政府制定规划,建立现代医疗机构,促进医生的专业化,每个镇都设有卫生官员,医生独占行医权,作为交换,他们必须立约为政府维持教育和医疗的水准。中国20世纪以前没有一般的医疗许可制度。但是,人民的健康被认为是国家的责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国家顾行医书、地方官免费施医送药的传统。清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士钟参与到医疗救助中来。1895年后动荡不安的年代才使中国开始建设现代国家,1910 年清政府用现代隔离与卫生监督方法控制了东北鼠疫,这不仅使日、俄两国失去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借口,也使民族国家与公共卫生开始结合起来。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的这种国家主导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应,传统中医的“卫生防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卫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以“人民的健康”为根本宗旨,以农村为重点,采用中西医站合、预防为主,依托科技与卫生教育,极大程度地消灭了血吸虫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人均寿命从35岁提升到70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进步性。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糜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