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还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干于部和群众的封建思想意识还很浓厚,农村中早婚、干涉婚姻自由、打骂虐待妇女以及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被杀现象还很严重。195051日,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律。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还规定,直系血亲、或为同胞的兄弟姊妹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者,禁止结婚。为了贯彻婚姻法,全国开展了宣传贯彻婚姻法的群众性运动。婚姻法的宣传贯彻,使婚俗方面出现一片新气象。

——摘编自韩军强《婚姻法与建国初期婚姻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婚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婚俗改革的意义。
2 .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13-09-05更新 | 7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