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自电报发明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官员曾纪泽最早在清政府许可下开始使用“电奏”。中法战争后,“电奏”逐渐成为清政府官僚系统内部主要的新型文书形式,并形成了“电奏”制度。这反映出(     
A.电报技术已在清朝野普及使用B.电报使用极大提升清军战斗力
C.外交需求根本上推动了电报使用D.新技术有助于政府治理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近代西方国家电报行业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国内线路;再有国际线路,而中国是先有国际线路,后有国内线路。中国电报业这一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B.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近代科学技术未实现普及D.传统邮驿制度的健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在传统驿传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涵盖驿、站、塘、台、所等的驿传系统,并根据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使其功能逐步扩展到了维护边疆稳定、建设交通网络、递运、发展地区经济、维护地方治安、收管流犯等多个方面。为了维持全国驿传体系的运转,清政府每年向其拨银300多万两,并在《大清律》中专设《邮驿律》规范驿事。晚清以来,军政大事的处理要求清王朝作出更为迅速高效地应对,而传统驿传体系此时已无法为清王朝提供相关支撑。同时,外国在华设立的通信机构虽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但也给了中国创办邮政以新的示范。清代驿传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向着裁撤传统驿传、推广现代邮政的方向发展。

——据李家涛《近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演进:以驿邮转型为例》

材料二  1980年,中国邮政与世界邮政接轨,首创国际特快专递业务。1985年,我国进出境快件仅为390件,而到1994年,进出境快件达到147581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于1985年成立服务于国内业务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到1992年底,全国特快专递业务规模为近960万件。1993年,我国首家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诞生。2009年,全国民营快递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75亿元,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58%左右。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出现了新思路,比如,菜鸟网络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使快递服务更具初慧性、安全性和快捷性。并引领未来我国快递的服务发展方向。

——据苑春荟、毕映莲《中国快递业发展历程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驿传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向近代邮政体系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邮政事业出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
A.通信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
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