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刊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没有“公报”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国最早以“公报”命名的报刊出现在香港。清末中国的知识分子,甫一睁眼看世界,便是一片内忧外患。……在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启示下,他们逐渐意识到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办报则能做到“夷情备采”,最终实现“师夷制夷”的目标。

材料二   民国“公报”的形式非常丰富,既有民间团体的“公报”,也有教会团体创办的公报,但以“政府公报”为主,遍布政府机关各部门和各地域。……收录的这一时期的三千多份报刊进行了统计,发现民国政府部门的公报上百种,类型包括:立法公报、司法公报、教育公报、农业公报……

从出版时间统计上看,“公报”在1911年到1915年之间出现了第一个小高峰。当时正值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旧的新闻审查制度废除后,迎来了报界的“黄金时代”,各级政权机关及各类社会团体纷纷创办机关报,导致了大量“公报”的出现。民国“公报”崛起的另一个高峰在1925年到1933期间,这一时期新增了71份公报,仅1929年这一年出现的“公报”就有23份。除了政府公报,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新兴的“行业公报”,如各种“商会公报”等,这得益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国内局势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各种行业群体开始成型,各行业组织内部发行的喉舌报纸或“会报”,有的也以“公报”命名。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潘祥辉《百年“公报”史:概念、源流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公报”传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报”发展的新特点,并分析民国以来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2022-06-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月份123456789101112
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总条数303143374324504231991801747573
占每月总数的百分比0.590.390.460.44.274.241.81.81.670.750.8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1903-1905年江浙地区多个城镇的调查统计,当地共订购报刊62种,20227份,11000余份多为私人订阅。其中日报销量最大,不仅开明士绅、官吏、商人和学生订阅,一般市民也加入订阅行列。这反映了当时
A.革命潮流使民众萌发趋新意识
B.政府加强了对公众舆论的控制
C.社会变革提升传媒文化的功能
D.崇尚西方文明的社会风气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主张调和者
篇数1024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大公报》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D.《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