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刊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近代,不少新式杂志以“界”作为名称的后缀,如:民国初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中华学生界》《中华妇女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小说界》等。它体现出这类报刊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推动妇女儿童地位的提高B.争取底层社会民众政治权益
C.传达特定社会阶层的诉求D.深入知识阶层进行思想启蒙
2023-11-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联测)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清末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开报馆骂皇帝的“苏报大案”:“苏报”是一份华人开在上海租借地的报纸,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骂光绪皇帝是“载湉(光绪皇帝)小丑,不辨菽麦”。后来又介绍和刊发邹容的《革命军》,邹容用文字大呼“要与大清皇帝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清廷震怒,要从重法办二人。在清廷压力下,上海租界收捕章邹二人,但是租界反对将二人移交给清政府,后经双方妥协,在租界法庭公开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了律师,在法庭上公开辩论,注重证据,严守法律程序。最终的判决结果是“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在租界之内服刑”。本应是凌迟处死的重罪,最终轻判为两三年,反而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受鼓舞,从那以后舆论就一发不可收拾,对清政府进行的改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知识分子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也成了清末改革的推进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报大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报大案”造成的影响。
2023-04-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以下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下述内容(     
时间封面人物主题词介绍
1924年吴佩孚吴将军:中国的强者军事天才,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刻苦学习英文,说话柔和,手段强硬
1927年蒋介石蒋介石将军:在孙
(sun)陨落之后升起
征服者
1949年毛泽东民主统一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共产国际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种无法估计的灾难
1971年周恩来周恩来中国人来了
A.从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向
B.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世界能够客观认识中国
C.说明近代中国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
D.体现了美国当时对中国抱有警惕敌视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3年,全国的民营报馆的数量达到500多家。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民国前期的报刊,多刊载一些议论时政的文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B.出版自由得到保障
C.白话文运动的推动D.人们普遍赞成共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没有“公报”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国最早以“公报”命名的报刊出现在香港。清末中国的知识分子,甫一睁眼看世界,便是一片内忧外患。……在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启示下,他们逐渐意识到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办报则能做到“夷情备采”,最终实现“师夷制夷”的目标。

材料二   民国“公报”的形式非常丰富,既有民间团体的“公报”,也有教会团体创办的公报,但以“政府公报”为主,遍布政府机关各部门和各地域。……收录的这一时期的三千多份报刊进行了统计,发现民国政府部门的公报上百种,类型包括:立法公报、司法公报、教育公报、农业公报……

从出版时间统计上看,“公报”在1911年到1915年之间出现了第一个小高峰。当时正值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旧的新闻审查制度废除后,迎来了报界的“黄金时代”,各级政权机关及各类社会团体纷纷创办机关报,导致了大量“公报”的出现。民国“公报”崛起的另一个高峰在1925年到1933期间,这一时期新增了71份公报,仅1929年这一年出现的“公报”就有23份。除了政府公报,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新兴的“行业公报”,如各种“商会公报”等,这得益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国内局势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各种行业群体开始成型,各行业组织内部发行的喉舌报纸或“会报”,有的也以“公报”命名。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潘祥辉《百年“公报”史:概念、源流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公报”传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报”发展的新特点,并分析民国以来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2022-06-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传媒与全球化。

材料一   1665.约瑟夫威廉逊等人创办《牛津公报》,“版式精美,全是新闻,没有蠢话”,是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官方报纸。在创刊号上,主办者以很大篇幅报道了伦敦瘟疫。早期的报纸通常都由一个人包揽印刷、广告.编辑、报道等全部工作。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报纸的所谓“特派记者”,通常都是身处外国港口的旅行者或总编的朋友,这些人负责给家乡报纸报道东西。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份不仅发行量大、售价低且比政治和商业报纸诉求更为广泛的大众报纸渐渐有了雏形。低价的大众报纸只卖一便士或两便士,由此获得广阔市场。“便士报”的总编逐渐放弃了先前那些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渠道,开始花钱雇佣自由职业写手、专业记者,使新闻采集具备了更强的专业性。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爆发,使民众对新闻信息的追求更加热切,进一步刺激了美国报业的发展。弗雷德里克哈德森在1872年就曾高度称赞报纸对美国内战和随后几年中欧洲战争态势的报道:“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记录,都无法与1861年到1871年间战争的记录像提并论。……而现在我们一捉起战争,就会说到《论坛报%时报》《世界报》和《先驱报》,这些报纸都是战争的见证者。”在传播内容及时、丰富的同时,信息传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防止不实报道,各大报纸在1863年被强制引入了署名制度,以便于记者被问责。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传播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改变:电报在1837年就已成为专利,在19世纪50年代被广泛接受,随后又扩展到海底电缆(1865年)。电报之后是电话(约1880年),在19世纪末期则是无线电广播(1895年)。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照相技术,于1895年发展成为电影画面。与此同时,19世纪末交通运输状况发生的变化,使西方世界进入“地球村”成为必然。1926年,美国创办了第一家联网广播公司。在二战后的1947年,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即时性和广泛性的需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电台开始播出美国节目。借助战争进程的演进,美国通俗文化已经开始对英国传统精英文化构成有力威胁。与无线电通讯和广播事业相似,1914年之后,电影工业的重心实际上也开始了这种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1923年,好莱坞已占据了英国电影放映的85%~90%的份额。美国逐渐占据了世界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炜《战争、瘟疫与现代英美信息传播业的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新闻报纸创办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占据世界信息传播制高点的途径,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2022-05-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7 . 近代出版业。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及大型印刷机被很好地用于出版行业,(欧洲)印刷品的外形开始摆脱之前的手稿或手抄本外形,印刷品的出版数量相比之前急剧提高。印刷出版行业在这一时期已经遍及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巴黎、威尼斯和里昂是当时欧洲的出版中心。出版行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人阶层,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商人需要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后,他们受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驱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拓宽印刷书籍的销售市场,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证。不论是出于完全的经济目的还是怀抱宗教或政治理想,印刷商都亲历了宗教改革——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运动,而他们的出版行为,更使其第一次真正获得了上至国王、下至普通民众的重视。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

——摘编自张炜《社会变迁的催化剂:16世纪英格兰的印刷媒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我国,经不断改进,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报纸、杂志、近代新型教科书和连环画等大量出版。1879年,点石斋印书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家私人出版企业的出现。此后,近代性质的民营企业大量出现。在晚清经史子集出版以后,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以图书(主要是译作)为载体,大量涌入中国,同时,晚清中国的图书典籍也被大量翻译成外文,广泛流入英、法、德、俄、日等国。

——摘编自肖东发、杨虎主编《中国出版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出版行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出版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北专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出版业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刷技术…现在为大规模的印刷工业投入使用,并为渴望读书的公众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阅读书籍。例如在中国东部很小的一个地区就有记录显示它印刷了将近五十万册的书籍。百科全书、字典、历书和农业、医学书籍,还有神秘的疗疾咒语书籍都可供广大读者购买。雄心勃勃的许多宗教和哲学著作的各种版本(其中主要是儒家著作、道家的典籍和佛教的经书)从10世纪时就已开始印刷,它们用数千块木雕版印制,这些雕版在整个宋代都被用来进行重印。1005年时,皇家档案中已有10万块有关历史、集释和宗教的雕版。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晚清新政时期和民国时期。1896-1911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成立了100多家出版机构。从1900年至1911年间,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或其他语种,而以日文居多。此时期的译著涉及到暂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由于晚清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也大量出现。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版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2-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中国现代报纸发端于19世纪初,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早期西方传教士的努力,报刊是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教活动中一个重要任务来出版的。如,1854年创办于宁波的《中外新报》,由美国传教士麦高恩任主编,内容分为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类;1874年创办于上海的《万国公报》,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任主编,大量介绍了世界时势、自然科学技术等。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这个时期出现三次国人办报高潮: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它们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与认识越来越激进。如,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后在l898年改名为《时务官报》,宣传维新主张;1905年革命派创办于东京的《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先后在1915年和1919年由陈独秀和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的《青年杂志》与《新潮》,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摘编自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出版的第一份对外宣传刊物《人民中国》由国际新闻局创办1952年1月,另一份对外刊物——《中国建设》正式创刊,它以国家副主席宋庆龄领导的社会团体——中国福利会的名义出版和发行,对外体现出鲜明的民间身份。前者以刊发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声明为主要职责,后者加强民间视角与文化特色,强调展示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科学界的李四光、戏剧界的梅兰芳和宗教界的赵朴初等文化名人都曾供稿。

——摘编自姚遥《新中国对外宣传史》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报刊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宣传刊物的创办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对外宣传刊物的国际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家陈炽在论述办报功效时说道:“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群也,所以为民也。然而分隔势睽,堂高廉远,古人于是有谏鼓谤木之制,有采风问俗之官,唯恐下情不得上闻,上泽不能下究,所以防壅蔽而恤病瘰(痛苦)者,如此其汲汲也。”这一主张
A.推动了近代报刊业的出现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C.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新视角D.反映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
2022-03-22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