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刊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主张调和者
篇数1024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大公报》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D.《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2 . 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②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③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④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
3 .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蔺茉制造“风舟”的新闻。一位中国画师据此画出“带有4只鸟翼的船”发表在《点石斋画报》上(如图1)。对上述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这则新闻是假的
B.飞机制造技术传入中国
C.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
D.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6 . 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等沿海口岸出现了少量的国人自办报纸,但欧美报刊在民众心目中拥有很大的权威,中国报刊“多侈陈海外奇谈,以博阅者莞尔(指微笑)”,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思想陈腐。1895年后,从上海到太原、重庆等地,国人自办报刊70多种,其中维新派创办的就有48种。出现了政论、娱乐、商业等多种报刊,社会效应也非同凡响。如《时务报》被誉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从1911年底,报界进入了黄金时代,孙中山下令减免邮费、电报费,大大降低了报业成本。全国各地报纸增至500多家,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妇女参政的妇女报刊和政党报刊大量出版。这一时期的报人被誉为“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

——摘编自赵建国《分解与重构——清季民初的报界团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8 . 下列关于照相、电影、漫画等视觉影像与文字媒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影像伸出的触角,易于满足感官世界,这恰是文字媒介的限制
②影像可以化虚构为真实,其传播功能远超过文字,所以文字传播在现代社会已毫无意义
③每一种影像纪实的作者,有其主观意念需要解读,文字媒介仍是必要的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示民国初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
年份
1912
1913
1914-1915
1916

……
1924
报刊数
36
41
3
58
65


下列关于该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1912——1913年出现了办报高潮
B.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破坏民主,故1914——1915年办报较少
C.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6——1924年再现办报高潮
D.为进一步探索强国御侮之道,1916年起先进的中国人再掀办报高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