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用“美国推动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所以会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全控制了其他国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放任自由”到实施“国家干预”的历史契机是
A.工业革命
B.世界大战
C.经济危机
D.冷战对峙
2018-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A.州政府B.国会C.最高法院D.副总统
2017-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11-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最好的定义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有人则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B.导致了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D.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原则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2016-12-13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3年10月,美国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9 . 规则、秩序影响市场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商业的特点,指出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商业的突破性发展并予以说明。
材料二
1933年,全球66国代表在伦敦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国际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与会期间,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选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但未获支持。7月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导致会议失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三
1944年7月,战后世界经济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就“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方案,美国提出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现金)份额的多少,英国则主张采取透支方式,不需缴纳现金。经过艰苦交锋,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会议期间,因担心美国借此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苏联始终心存疑虑,最终也没有批准该协定。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三指出制约两次国际经济会议顺利进行的相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际会议结果的影响。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摘自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3)据材料四指出市场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6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